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拳怕少壯。
這是萬世不易的真理。
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跌撞、成長、縱情歡唱、熱力無限,又或在巔峰之上,睥睨自雄,卻終將落得一句「人無再少年」。
話題落到港影巨星身上,同樣如此。
而當繁華落盡。
那些曾如日中天的巨星們。
將因何璀璨?
巨星的定義有多解。
商業與專業,皆值得尊重。
而或許每個人有不一樣的理解與認知,也因各自審美、素養和修為的差異,大家列出的名單不盡相同。
所以這也只是一場各自表達,無謂對錯。
香港影壇的神話,因票房而生,又因票房而逐日消頹。
李小龍、許冠文乃及雙周一成統治香港影壇的日子,大家都耳熟能詳,也當然都還記得後來的群雄逐鹿,甚至仍狂熱于從《寒戰》至《怒火·重案》的十年盛況。
但香港電影「逢十億而止」的現況,其實已經是余暉之像。
最巔峰之時,無論是陣容鼎盛的爛片《澳門風云3》、口碑超強的犯罪大片《無雙》,還是強調場面的《掃毒2:天地對決》、《拆彈專家2》和《怒火·重案》,甚至包括香港演員主導的「西游」系列電影,皆都停留在十億層級。
更遑論幕后電影人退潮、演員們大都花甲之年前后的此時。
毋庸置疑,就商業而論,港影已經全面敗陣。
但作品不會。
無論是已經隱退不出的演員,還是仍在活躍的大咖,作品都是唯一的依仗。
家國情懷的《醉拳2》與「驚天一跳」的《紅番區》,是那個巔峰形態的成龍,你可以不喜歡,卻不能不佩服他。
而攜《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和《功夫》而來的周星馳,非但表演臻至化境,更以強橫的創造力和不可不見的商業成就,橫亙香港影壇。
與《英雄本色》和《賭神》比起來,《臥虎藏龍》中的李慕白,才更能貼近周潤發本身那種「岳峙淵渟」的氣場,不可取代。
從九十年代的《黃飛鴻》、《精武英雄》和《中南海保鏢》,到零零年代的《霍元甲》與《投名狀》,李連杰不但以飄逸、凌厲的動作和無雙的英氣,成就了「功夫皇帝」之名,更蛻變為了一個深刻洞察角色的演員。
即便時間再過去一百年,這些作品,仍會熠熠閃光。
不可磨滅,不可替代。
表演有殿堂。
在《情人》中是忐忑、含蓄又狂熱的東方情人,在《新龍門客棧》中是履險若定的一代豪俠,在《寒戰》中是顧盼自雄的警隊高層,梁家輝不但每每出人意表,更以絕對穩定的極強表演能力,贏得了對手演員和影迷的尊重。
從《重慶森林》、《春光乍泄》、《暗花》、《花樣年華》、《無間道》、《2046》到《色·戒》,梁朝偉的威風,無雙無對。
或坦誠若《倩女幽魂》的寧采臣、或不羈如《阿飛正傳》的旭仔,又或者偏執到讓人難過若《霸王別姬》的程蝶衣,張國榮的絕代芳華,人不能忘。
左手是《父子》、《最愛》、《百年浮城》和《踏血尋梅》,右手持拿《風云雄霸天下》、《寒戰》、《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無雙》,多變而又精準,不夸張地說,郭富城或是將商業與藝術的平衡,做到最極致的一個演員。
張家輝雖因《掃毒》的轉身而名聲大噪,但他在《大追捕》中極致爆發的眼神,其實更令人心折,此外任達華的內斂無華、吳鎮宇的人老成精和劉青云的超常穩定,皆可謂港影一角,此外,劉德華可提名一部《暗戰》。
他們撐起了香港電影的品質印象。
香港電影仍在前行。
當下有不少港片,諸如《金手指》、《爆裂點》、《潛行》、《海關戰線》、《內幕》、《困獸》及《臨時劫案》等電影,或定檔、或擇機上映。
這些電影中,無論商業還是口碑,或各自參差。
而撇開商業票房不論。
但凡口碑之作,皆是巨星璀璨之本。
舍此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