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重溫《如懿傳》,尤其是看到后半段,凌云徹的遭遇令人五味雜陳,心頭無比壓抑。
然而,造成這一切的都源于凌云徹。
本來他只是想在后宮安安分分打一份工,和心愛的人好好過完一生。
可是他愛上了兩個不該愛的女人,令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最后慘遭酷 刑,凄慘地死去。
他的愛,不僅卻令自己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也讓如懿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凌云徹可以說是深宮中難得的赤誠之人。
然而,他的那份執迷不悟的愛,卻害慘了如懿,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令人扼腕嘆息。
01 青梅竹馬的愛情,為日后的悲劇埋下伏筆
凌云徹和衛嬿婉兩人是同鄉,從小青梅竹馬。
後來兩人都入了宮,一個成為了最底層的宮女,一個則是守護冷宮的侍衛。
可見,兩人的地位都非常低下,在后宮中受盡白眼和欺凌。
況且衛嬿婉還有一個吸血鬼的娘家,天天盤剝她。
在這寒徹刺骨的后宮,兩人相互取暖,彼此關懷。
凌云徹對衛嬿婉是真心的愛和疼惜,可是在衛嬿婉看來,這個云徹哥哥是她在泥潭中的一個救命稻草。
可惜,她的云徹哥哥沒有錢,無權勢沒計謀,光有一顆真心,雖然用了洪荒之力,依然沒有辦法給改變她的際遇。
雖然後來在如懿的提攜下,凌云徹當上了侍衛,可是他依然無法改變衛嬿婉的處境。
求助如懿后,衛嬿婉成為了大阿哥身邊的宮女,身份和待遇都好了不少。
可是年輕貌美的她卻引起了皇上的關注,為了防范于未然被純貴妃找個借口打發走了。
之后被金嘉貴妃碰上,為了討好皇后,百般折磨和羞辱她。
凌云徹雖然愛衛嬿婉,可是看到心上人如此不堪的遭遇,卻束手無策。
無奈之下,衛嬿婉只好放棄了這段愛情,投靠了太監進忠,從此擺脫了厄運,成為了后宮妃子。
怎麼說呢?衛嬿婉一步步走到這一步,主要是性格使然,她就是想要追求一種榮華富貴的生活,哪怕犧牲愛情和尊嚴。
不過凌云徹實在是太弱勢,無法保護心上人,兩人分手也是注定的。
02 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徹底墜入了深淵
遇到如懿后,是凌云徹的人生轉折點。
當初衛嬿婉和凌云徹,就是一對苦命鴛鴦,兩人都只能相互取暖,卻無法給予對方任何救贖。
凌云徹認識如懿后,從她身上感知到了許多以前所沒有的,她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他的人生。
凌云徹對于如懿更多的是一種崇拜和仰慕之情,他不奢望能夠得到如懿,只是想在一旁靜靜守護。
看到她安好便開心,看到她憂傷就會痛心不已。
其實,如懿自始至終愛的都是弘歷。
這場單相思真的很辛苦。
不過,他卻覺得雖苦又甜,即便是娶了妻子后,依然執著地愛著如懿。
之前青春年少的愛情中,他無法給嬿婉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和保護。
如今,他對如懿的愛,卻成了如懿身上最大的軟肋。
當衛嬿婉看到凌云徹撿起了如懿掉下的小白花時,她知道自己心心念念的云徹哥哥愛上了他人。
嫉妒心令她變得瘋狂,于是便設計令弘歷相信如懿和凌云徹兩人之間有染。
這對于弘歷來說是致命的打擊,而且這種事情根本無法徹底說清楚。
況且凌云徹為了保護如懿,為她擋刀那一刻,弘歷是親眼目睹,那種感情根本無處可藏。
盛怒之下,弘歷將凌云徹凈了身,并且送去翊坤宮當太監。
凌云徹受到了極大的羞辱,也為他的「愚蠢」付出了代價。
此時的如懿更是走入了絕境和困局,她百口莫辯不能開口求情,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所愛的人折磨好朋友,羞辱自己。
此事成了一個死局,無藥可解。
03 無愛婚姻中的怨婦
豫妃告發凌云徹和如懿有私情時,最關鍵的證人就是凌云徹的妻子茂倩。
茂倩,是御前宮女,是滿洲的格格,她嫁給凌云徹屬于低嫁了。
她當初帶著滿心的歡喜嫁給凌云徹,只是希望有一個溫暖的家。
可是,婚姻帶給她的卻是無盡的冷漠和孤獨。
有人說她是個蠢女人,把自己的男人出賣了,不是害人害己嗎?
我倒覺得她是一個被逼瘋了的女人。
雖然凌云徹娶了她,把收入都交給了她,卻把自己的心和所有的溫柔都給了別人。
他給了茂倩一個安生立命的房子,可是房子里沒有溫度和愛,只有冰冷和寂寞。
每天晚上她聽到丈夫在夢中呼叫別的女人,給予她的卻是冷若冰霜。
日復一日的無視和孤獨,令這個女人逐漸變得狠毒和扭曲起來。
最后她不惜一拍兩散,不顧一切地跑進后宮揭發自己的丈夫。
茂倩記錄下了凌云徹三次夢囈「如懿」的日子:分別為璟兕夭亡之日,永璟夭折次日,以及如懿奉太后之命給寒香見端去一碗絕育湯藥,挨了皇帝一巴掌之日。
還帶來了凌云徹珍藏的繡有如意云紋的那雙靴子。
凌云徹一開始沒有拒婚的勇氣,之后又沒有忘記過去重新開始的智慧,于是將三個人都困在了局中。
這直接導致了如懿和弘歷的感情破裂。
也令凌云徹墜入了地獄中。
結語:
凌云徹死之前希望海蘭能夠放過衛嬿婉,但同時并交給了她一樣關鍵證據:紅寶石戒指。
這是凌云徹和衛嬿婉的定情之物。
日后,正是這枚戒指,給了衛嬿婉致命的一擊。
這是凌云徹對如懿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
其實,凌云徹視若珍寶的那雙鞋子,上面繡的花出自蕊心之手。
這說明如懿對凌云徹只有義沒有情。
對于凌云徹來說,哪怕悄悄愛過,在一旁默默守候,那也是一種幸福。
因為愛,從來都是因為情不自禁,不問值不值得,應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