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劉德華發布了一個「求排片」視訊。
他說,電影《潛行》是「笨小孩」出品的第一部電影,誠意推薦,電影中,兩代警察從對立到融合,電影外,幾代的演員薪火相傳,《潛行》是一部用心拍、用心演和用心做的好作品,希望各位院線、影管大佬多多支持我們、多多排片。
以投資人和監制、主演的身份,希望能被院線看重、力薦,無可厚非。
但這種「求排片」言行的背后。
是香港電影的落寞。
內地電影市場進入十億年代,已逾十年。
在這個過程中,單片票房數據不斷攀升,從《人再囧途之泰囧》破十二億,到《捉妖記》和《玩命關頭7》破二十億、《美人魚》破三十億、《戰狼2》破五十億,再到《長津湖》刷新內地影史票房紀錄。
就商業數據而論,可謂風起云涌。
而香港電影雖也走出一個小[高·潮],也即從兩億票房層級的《寒戰》開始,一路以《澳門風云3》、《寒戰2》、《追龍》、《無雙》、《掃毒2:天地對決》、《葉問4:完結篇》、《拆彈專家2》和《怒火·重案》數度刷新港片紀錄。
但相對內地電影的表現,就黯然失色。
原因也不復雜。
一則是早年百花齊放的香港電影,題材類型漸趨單一,碩果僅存的警匪犯罪電影,受眾觀影群體有其上限,二則是幕后電影人的分流和隱退,而新人欠缺穩定性,三則,那群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而來、一直活躍迄今的演員們,逐日漸老。
結果就是,除了少數作品可稱優秀之外,絕大多數港片,都陷入了題材陳舊、電影缺乏創意和亮點、品質沒有保障的泥潭中。
還怎麼打?
有個現象一再談及。
也就是自《怒火·重案》之后,香港電影更顯疲態。
有人或認為,中小制作《邊緣行者》破了一億,《神探大戰》破了七億,這都是「港片未死」的直接證明。
但實際上來講,包括《怒火·重案》在內,這幾部電影上映的檔期,都處于「非常態」競爭檔期,品質與最終票房之間,并沒有必然的邏輯關聯。
比如《怒火·重案》,長達兩個月的上映期,只有一部三億體量的《盛夏未來》、一部六億體量的《失控玩家》、一部四億體量的《峰爆》可為對手,《神探大戰》整個上映期,就和一部《人生大事》死磕,中間只來了一部拉垮的《外太空的莫扎特》。
對于商業電影來講,這樣的檔期完全是「送分題」。
但這種情況能有幾次?
所以接下來上映的港式科幻大制作《明日戰記》,就沒這麼好運了。
它非但品質本身普通,更撞正內地科幻喜劇《獨行月球》,陸續也有《斷橋》、《新神榜:楊戩》、《小黃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傳》等電影分流,待到《哥你好》上映,就接近尾聲。
所以票房的成因很多。
但香港電影的品質下行,毋庸置疑。
邱禮濤四部作品,從《掃毒3:人在天涯》、《暗殺風暴》到《絕地追擊》、《莫斯科行動》,單論票房,從2.84億、8065萬到2924萬,再到六億以上,表面上看,是離開劉德華,邱禮濤并不經打。
然而更深一層去看。
本年度的暑期檔,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檔期之一。
先有《消失的她》空前大熱、后有《八角籠中》強勢上行,再有《長安三萬里》橫空崛起、《孤注一擲》驚天一爆,短短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容納了兩部三十億級、兩部二十億級和一部十億級電影。
這種競爭烈度,當真前所未有。
所以就連超大投資規模的《封神第一部》,都是連滾帶爬地「活下來」,題材雖老但品質尚可的《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三億層級而止,《巨齒鯊2:深淵》有吳京助陣,仍然止步八億層級,更遑論品質崩塌的《掃毒3:人在天涯》。
而只有古天樂坐鎮的《暗殺風暴》不破億、沒有陣容可言的《絕地追擊》不到三千萬,有什麼可以稀奇?
這就是最真實的現況。
新近上映的港片《困獸》。
一開局就冷場,撇開電影品質不談,有人又認為排片不足,不被重視。
其實香港電影的趨勢已經很明顯。
電影品質難求,是一個事實,另外一個不可不見的現實,是離開幾個有數的大咖,沒有一部香港電影,能經得起內地電影市場的摔打。
當然,對大咖演員來講,商業上的榮譽,其實也都早就領略過,也有各種榮譽的加身,不見得還需要去追求一個數字上的加成。
而品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故而未來的歲月里,誰能在電影作品上令人心折,就可謂贏家。
梁朝偉和劉德華有《金手指》,劉德華有《紅毯先生》、《潛行》,郭富城有《臨時劫案》和《內幕》,余者不贅述。
可持續觀察。
而說回劉德華的求排片。
一則是宣發手段,二則關心則亂,三則,也映照了港影的落寞。
因為,若這些人尚在巔峰盛年。
何至于此?
唯余一聲嘆息。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