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帝在使團成員被使團的人從安國救出后,附近的柴明等人喪命的地方跪下磕了三個頭,認了三宗罪。這一切都是錢昭精心謀劃的一場復仇劇。
錢昭之所以愿意成為使團的一員,前往安國救梧帝,并不是出于六道堂兄弟的所謂深厚感情,而是出于對國家的忠君愛國和對柴明的復仇心態。他欺騙了整個使團的成員,因為他的目的是讓梧帝死去,對于楊盈、六道堂的兄弟們以及寧遠舟的生死他并不在意。
當使團成員護送梧帝回國的路上,他們才意識到錢昭的背叛,原來寧遠舟被他卷入了一個巨大的局中。
首先,錢昭身上隱藏著一個秘密。為了保護梧帝,柴明是他的親弟弟,同父同母,只不過錢昭跟父親姓,而柴明跟著母親姓。梧帝的好戰導致了和安國的戰爭,柴明為了證明自己而上了戰場,卻在第一次戰斗中喪命。
梧帝成為安國俘虜,導致了六道堂的弟兄們背負叛國罪名,讓寧遠舟心有不甘。為了證明六道堂的兄弟們是為國而死,寧遠舟需要梧帝親自聲明,于是他踏上了救援梧帝的征途。
除此之外,這次前去安國的代表梧國的是女扮男裝的楊盈。寧遠舟的母親是楊盈的女傅,兩人關系匪淺。盡管知道楊盈面臨很大的危險,寧遠舟還是決定護送她。
然而,錢昭的背叛讓寧遠舟明白自己被卷入了一個巨大的局中。錢昭的目的并不在于維護國家和復仇六道堂的兄弟,而是為了手刃梧帝以祭祀親弟弟柴明。他不在乎使團成員的生死,只在意梧帝的死活。
錢昭在出使安國時甚至逼殺過任如意,制造了使團成員與朱衣衛有命案的假象,只因為他誤以為如意是朱衣衛的奸細,擔心她會破壞他手刃梧帝的機會。
二、梧帝的覺悟
在安國被囚禁期間,梧帝一直顯得得意洋洋,完全沒有意識到,由于自己的野心,竟然白白犧牲了三千多名將士,犯下了多大的罪行。
當楊盈以禮王的身份前來拜見他時,梧帝得知寧遠舟等人請求楊盈求一份雪冤詔時,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只為了能夠掌握住使團的人。
他已經受夠了在安國被困的屈辱生活。
為了順利回到梧國,梧帝故意拖延寧遠舟等人的救援計劃。
寧遠舟對他感到厭惡,但由于接下了護送他回梧國的任務,他必須設法為梧國的人解釋,于是不得不繼續努力尋找救援的辦法。
後來,他們協同行動,成功將梧帝從囚禁中解救出來,但楊盈卻被安帝困在了皇宮里。
任如意負責在安國營救楊盈,而寧遠舟則護送梧帝返回國內。
然而,由于任如意遲遲沒有消息,寧遠舟最終以同死的決心回到了安國。
寧遠舟的離去為錢昭復仇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出于信任,寧遠舟將護送梧帝的責任交給了錢昭,而這正是錢昭所期望的。
于是,在梧帝及眾多士兵在天門山戰敗的時機,錢昭準備著行動。
此時,梧帝已經簽發了雪冤詔,也意識到自己對為國捐軀的將士們的罪行,但錢昭卻毫不在乎。
同時,他的虛情假意也成功蒙蔽了梧帝,使他相信錢昭是一位忠義之士。
因此,當錢昭領著梧帝來到天門山附近的懸崖邊時,梧帝毫無懷疑和防備。
直到錢昭拿出「六道堂天道緹騎柴明」的平安扣。
這時,梧帝才意識到,原來錢昭的目的從一開始就與使團其他人不同,他的目標是梧帝自己的死亡。
錢昭的父母早亡,柴明進天道也是錢昭的安排,但他卻沒想到柴明會在十九歲時死在戰場上。
一開始梧帝感到害怕,但後來卻變得坦然,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因此當錢昭扇他耳光時,他硬生生地接受了。
最終,他甚至接受了自己被殺的命運。
梧帝留下的最后遺言是希望錢昭動手快一點,少受一些折磨。
原本,錢昭認為自己和梧帝必死無疑,殺了梧帝,他就會自盡。
然而,他沒有預料到最后卻被六道堂兄弟反殺。
在使團以及六道堂的老友眼中,錢昭成了叛徒。
元祿的一席談,每一字都深得人心。
錢昭殺死梧帝,將所有人逼上絕路。
因此,孫朗將弩弓對準了錢昭,元祿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卻想盡一切努力阻止梧帝的死,甚至不惜與錢昭交手。
如果梧帝死在回國的路上,不僅使團成員無法幸免,那些戰死在戰場上的兄弟們以及六道堂的成員將一輩子背負著恥辱和謾罵。
錢昭沒有考慮到這些嗎?
或許是有,但對他來說,柴明的復仇比這一切都更為重要。他自己都沒有想要繼續活下去,更別提關心他人是否能夠生存。
于十三拿著自己的生命威脅他放開梧帝,但錢昭毫不動容。
正如于十三所言,為了復仇,錢昭付出了所有人的生命。
然而,當六道堂所有人將劍逼到他脖子上,逼迫他放手時,錢昭猶豫了。
六道堂和錢昭之間的生死博弈達到[高·潮]。
最終,錢昭輸了。
他根本沒有想要繼續活下去,在于十三和梧帝一同將他逼上懸崖時,他選擇了放手。
六道堂將他逼入絕境,他自己也不愿意給自己留下生路。
如果不殺梧帝,他將每一天都活在對柴明的自責和愧疚中;如果殺了梧帝,六道堂的人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在大局面面前,只能舍棄個人。
于是,錢昭死了。
看到這里,我才領悟楊盈為何會選擇爬上年近五十歲的安帝的床。
在國家利益面前,個人的得失變得微不足道。
即便楊盈成功回到梧國,如果未來再次爆發戰爭,她將無法獲得更多和平。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