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世界的改變。
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上一刻的鐵律,下一刻就可能已經不再適用。
比如就內地電影市場而論,傳統意義上的宣發、評分乃及大規模點映,似乎轉眼就變成了過去。
規則改換,舊日崩塌。
比如評分不再具有決定性作用。
在剛剛過去的暑期檔,以及當下的國慶檔,都表現得非常明顯,諸如《消失的她》、《孤注一擲》,乃及正在上映的《堅如磐石》、《前任4:英年早婚》、《志愿軍:雄兵出擊》和《莫斯科行動》,皆證明了這一點。
而在過去,或許0.1分的差值,就能夠幫助一部電影魚躍龍門。
又比如路演的失效,很明顯,這種形式對于觀眾的推動力,正在迅速減弱。
更大的一個變化,是是首日排片的均衡度,以及超前、大規模點映的或不再被容許,這在過去,曾是「營銷」的不二法寶。
很簡單,頂級的流量、鋪天蓋地的宣傳、強勢的發行和艷壓群芳的預售數據,這數者的結合,很輕松就能造就一部電影「大熱」的表象,而排片上的畸形偏差,更會帶來一邊倒的商業票房差距,進而,這些影片就有極大機率擄獲天量票房。
但當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觀眾口碑,似乎就占了絕對上風。
這種改變,對中國電影來講,應該理解為一種利好。
當然,內地電影近水樓台,問題不大。
而港片又將如何?
救市這個概念。
對于香港電影來講,并不新鮮。
在歷史上,它經歷了從功夫片、喜劇片雙雄稱霸的年代,進入到動作、喜劇和江湖電影三分天下的巔峰年代,而《風云雄霸天下》或是一個轉折點,再加上成龍、周潤發和李連杰奔赴好萊塢,香港影壇開始百花齊放。
尤其是警匪電影,開始逐日顯出強勁勢頭。
新世紀以來,先后有《無間道》、《門徒》、《竊聽風云》、《寒戰》、《掃毒》、《追龍》及《無雙》等作品,無論在商業還是口碑層面,都收獲不少好評。
而關于救市之論,先有《無間道》,后有《寒戰》,皆一時翹楚。
但此一時,彼一時。
最近十數年以來。
香港電影以《寒戰》為號角,陸續以《掃毒》、《寒戰2》、《追龍》、《無雙》、《掃毒2:天地對決》、《葉問4:完結篇》、《拆彈專家2》、和《怒火·重案》等片,走出一個長達十年的「后黃金年代」小[高·潮],雖不及昔日的巔峰榮耀,卻也令人感覺希望猶存。
但其后就每況愈下。
問題的癥結,其實并不難分析得出。
比如宣發,在這個方面,香港電影似乎表現出收縮態勢,他們尤其重視香港區域的宣傳,在包括地面海報、電視台廣告等方面的投入,非常舍得,但在內地,有些影片甚至連影院海報都不多見。
這種倒置的思路很奇怪。
其次的問題是排片,無需否認,院線在排片安排上,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傾斜,如同等量級的電影,內地影片優先。
甚至一開始,可能就存在較大的排片量差。
當然,這些都不是根本問題。
港片當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品質的下行,或者是崩塌。
回看昔年就會發現,諸如《寒戰》、《寒戰2》和《無雙》等影片,即便面對排片因素,也皆有逆襲而上、同檔稱雄的本事。
迄今而論。
香港電影,可能需要,第三次「救市」。
但從資訊觀察而論,其實有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也即,香港電影人,似乎將重注,壓到了「警匪動作」的單一類型之上。
無論是已經上映的《神探大戰》、《掃毒3:人在天涯》、《暗殺風暴》,還是待映的《金手指》、《海關戰線》、《潛行》、《內幕》、《臨時劫案》、《爆裂點》、《九龍城寨之圍城》,都不脫離此范疇。
而更夸張的,是還有更多同類型電影立項、待拍。
隨便一數,就有謝霆鋒合作成龍的《新警察故事2》、合作劉德華的《怒火蔓延》、合作陳偉霆的《無限任務》,也有劉青云合作邱禮濤的《談判專家》、合作韋家輝的《神探大戰2》,以及劉德華的《拆彈專家3》。
這些都算大牌、大制作,其余電影不贅述。
將結局如何?
暫不可定論。
因為雖限于題材限制,卻唯有電影品質,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
而所謂舊日崩塌,也即規則的變改,對于香港電影而言,其實轉而是一種極大的利好 ,因為這種變化,意味著,觀眾選擇被宣傳、排片等因素左右的成分降低,從而會更加多元化。
在這里,可以舉回昔年國慶檔《無雙》的例子。
當年它的對手,有兩部喜劇,分別是《李茶的姑媽》和《胖子行動隊》,還有一部張藝謀的古裝大片《影》。
攜《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和《西虹市首富》威勢而來的《李茶的姑媽》,毫無疑問把持了第一的位置,首日排片高達35.8%,張藝謀的《影》以22.4%的排片緊隨其后,而《無雙》則以18.8%的排片數據排在第三,僅比包貝爾的《胖子行動隊》高出0.3%。
最后結果大家都知道,《無雙》步步逆襲,終奪同檔冠軍。
憑的是什麼?
對電影進行一個拆解,即可知道答案。
也大略包括,頂級演員陣容及表演、流暢節奏、凌厲視聽與強悍的敘事能力,以及商業與文藝兼收的能力。
觀眾不但可以從中,得到場面和視聽的愉悅,更可以從李問的命運與故事的轉折當中,感受到一種哲思,并汲取到精神層面的養分。
這就是商業、故事與深度的融合。
所以,《無雙》這部電影,可以放到香港影史上,去與任何影片進行較量。
這或許,就是關于「救市」的啟示。
在保持動作、場面和凌厲視聽的傳統優勢基礎上,還需得要有主題深度、故事層次和思考的植入,而不是「無腦」轟炸。
因為場面升級,始終有其上限。
而思想無垠。
世象流轉無休。
萬事萬物,皆適用于「此一時,彼一時」之謂。
而若喜歡。
就請深入、專注與恒久。
則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