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香港不大。
與北京、上海、深圳乃及成都、西安等任何城市一樣,只是中國一隅。
所以香港影壇有多大?
它也無非就像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
東頭與西頭,遙遙相望。
而在香港電影這條街上,誰是那個「最靚」的仔?
一場笑談。
動作片是香港電影的一大招牌。
它經歷了古裝刀劍、功夫片到時裝動作這樣一個發展歷程。
王羽是「初代大俠」、狄龍是「邵氏悍將」、李小龍是傳奇,洪金寶是「最靈活的胖子」、成龍則雜耍、跑酷與搏命同行,李連杰號「功夫皇帝」,甄子丹是「最后的動作巨星」,而鄒兆龍則又名「常威」。
以名聲而論,李小龍領銜,成龍與李連杰全球名聲可謂「雙驕」,洪金寶能力全面,但若單論電影聲望,似乎要退居到甄子丹之后,而鄒兆龍始終難當大任,王羽和狄龍,更在其后。
此前亦曾談到樣貌問題。
動作演員當中,李小龍應可居首,而年輕時候的李連杰、成龍,似乎都能勝過甄子丹,但引來不同意見。
這其實很正常,各自堅持就好。
香港有兩代喜劇之王。
一個是許冠文,另一個是周星馳,余者不論。
相對動作電影領域的人才濟濟和龍爭虎斗,這條路似乎要寂寞許多。
喜劇演員當然有不少,比如大家比較熟知的馮淬帆、吳耀漢、陳百祥和吳孟達等等,而放眼整個香港,也有不少演員能演喜劇,一部《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就有大牌無數。
但他們至多能掙一個「群雄」之號。
而以綜合成就和影響力輻射情況觀察,第一周星馳,第二許冠文,當無異議。
那麼在喜劇領域,周星馳就是「最靚」的仔。
沒有之一。
另外一條路。
就當真可謂「群雄爭霸」了。
也即非動作、喜劇這兩大特型路線的一眾演員,而熱鬧程度,就直接「爆表」。
比如「小馬哥」、「賭神」和「阿郎」是周潤發,「周淮安」、「大D」和「李文彬」是梁家輝、「周慕云」和「陳永仁」、「易默成」是梁朝偉,「步驚云」、「周長勝」、「劉杰輝」和「李問」是郭富城,「寧采臣」、「程蝶衣」和「旭仔」是張國榮,而「刀仔」、「雷洛」和「華弟」則是劉德華。
又比如「吉米仔」是古天樂、「東莞仔」是林家棟、「樂少」是任達華、「靚坤」和「倪永孝」是吳鎮宇、「飛機」是張家輝。
還有「黎小軍」黎明、「古惑仔」鄭伊健以及「烏蠅」張學友。
十四人之外,該名單尚可繼續往下延展。
大致上來講,他們之間有一定的年齡差,但其中絕大多數都跨越了悠長歲月,且無分長幼,皆同場競技。
已經足堪蔚為奇觀。
若一定要分高下。
大略可以按照作品、演技、獎項和票房四個層面去探討。
而限于認知、審美、立場和思辨能力的不同,任何一個層面的對比和結論,都會出現有不同的聲音,并沒有統一可陳的答案。
所以大家各尋同道,是上佳選擇。
作品厚度、演技與獎項,都或首推梁朝偉,他攜《春光乍泄》、《暗花》、《花樣年華》、《無間道》及《2046》、《色·戒》而行,手握八座三金影帝獎杯、一座戛納影帝獎杯以及一座威尼斯終身成就金獅獎,乃及千錘百煉的內斂之技,可橫掃整個華語影壇。
當然,不可忽視的是,梁朝偉已經止步多年。
此前曾論及香港影壇「十大演技派」,在梁朝偉之外,周潤發、梁家輝、張國榮和郭富城四人,可各憑本事爭鋒。
其他的話不多說,只陳列部分作品供參考。
包括《英雄本色》、《秋天的童話》、《賭神》、《情人》、《新龍門客棧》、《阿飛正傳》、《棋王》、《霸王別姬》、《父子》、《最愛》、《百年浮城》、《寒戰》、《踏血尋梅》和《無雙》這十四部電影。
余者可另冊。
票房問題就很簡單了。
頭部票房以周潤發、郭富城、劉德華三人為至強,梁朝偉居后,而劉德華和古天樂,以絕對數量的港式商業電影和相對均衡的票房數據,可為中堅,鄭伊健花期短暫,曇花一現。
在這個問題上,其他演員都要退后一步。
同樣列部分數據。
香港年冠電影,周潤發有《英雄本色》、《八星報喜》、《賭神》、《賭神2》,郭富城有《風云雄霸天下》、《寒戰》和《寒戰2》,劉德華有《孤男寡女》,梁朝偉有《色·戒》,此外二人共分《無間道》和《無間道3》,古天樂有《明日戰記》。
破紀錄情況,周潤發三次,郭富城和古天樂各一次。
內地十億層級之上的電影,包括《西游記之大鬧天宮》、《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門風云3》、《無雙》、《掃毒2:天地對決》、《拆彈專家2》以及《捉妖記2》。
當下而論,周潤發將隱,劉德華占據優勢,而郭富城雖遭遇短暫失利,但不可小覷,未來的港影江湖,或仍將以「雙天王」馬首是瞻。
結論陳詞。
動作片領域以李小龍、成龍及李連杰為尊。
喜劇領域周星馳一家獨大。
表演層面,梁朝偉的綜合成就無雙無對,商業片市場,周潤發與「雙天王」接力而行,各踞一個時代。
大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