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一念關山》風靡一時,古裝歷史劇中的劇情扣人心弦,主演劉詩詩和劉宇寧的演技更是讓人贊嘆。
然而,就在劇情進入[高·潮]時,一個人物卻讓觀眾措手不及,引起一片罵聲,她就是被稱為「團寵」的老太太,昭節皇后。
這位老太太身份顯赫,是安國的皇后、太后,更是安帝的親生母親。她出身昭節國皇室,母族勢力強大,曾助安帝登上皇位,地位超然。
然而,隨著劇情深入,昭節皇后的真面目逐漸浮出水面,她的所作所為讓人不寒而栗。
首先,老太太的性格大相徑庭。她不僅自私狂妄,更是霸道剛愎,對安帝的決策居然置若罔聞,只圖私欲,將安帝當成傀儡。
她對李鎮業毫不關心,只顧逼他復位為太子,為了達到個人目的竟然不惜與北磐開戰,置國家安危于不顧,讓人看了不禁咋舌。
老太太的行為根源于她的自負和自戀。她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是功臣、太后,是天下無雙的女子。她對李鎮業的「愛」更是只看重他的身份,而非真心真意。
對丈夫安帝也是一種自負的愛,只看中他的地位,不顧他的心意。這種自戀態度,讓她在權謀斗爭中一再偏離正道,為自己的私欲鋪平了道路。
然而,這樣的性格最終引來了老太太的悲慘結局,也給安國和北磐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她與安帝的沖突不僅使兩國陷入緊張局勢,更導致了她在劇情[高·潮]時被安帝廢除皇后之位,被打入冷宮的下場。
而她在冷宮中的不悔反省,只剩怨恨埋怨,最終孤獨地死去,喪失了人們對她的哀悼與懷念。
目前整部劇已經進入了緊張刺激的下半段,大結局馬上就要來臨了。不過,有個小插曲,就是大家都發現了一個角色,那個「團寵」老太太,居然成了整個劇最討厭的人物。是不是有點出乎意料啊?
故事發展到這個階段,我們的女主任如意通過打敗伽陵,揭開了昭節皇后死因的神秘面紗。
原來,昭節皇后的死跟兩個關鍵人物脫不了干系,一個是現任皇帝安帝,另一個是昭節皇后的親兒子、二皇子李鎮業。
回頭看看劇情,昭節皇后因為祖父和北磐搞過不愉快,堅決反對跟北磐做馬匹生意,還要罰安帝跪宗廟。然而,這一決定卻讓她在觀眾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為什麼呢?
首先,安帝購馬的目的不簡單,是為了解決安國運輸問題。在古代,馬不僅在軍事上有用,還是重要的運輸工具。
考慮到安國木有自產馬,從北磐買馬就成了剛需。所以,昭節皇后的反對有點短視。
其次,昭節皇后表達不滿時又犯了個錯——沒能擺正她自己的位置。雖然她在安帝當皇帝之前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但在安帝一登基,她過于強調「沒我你個啥都不是」就有點得寸進尺,自討沒趣。
俗話說:「大恩如大仇」,昭節皇后太過張揚她的貢獻,讓安帝對她有點反感。這點上,她的行為跟一些歷史上的皇后挺像的,比如隋文帝楊堅通過搞科舉制度來減弱獨孤皇后對政事的插手,展現了避免夫妻政治干預的智慧。
所以,觀眾對昭節皇后的不滿一點點積聚,她成了「團寵」老太太的形象在大結局前后也愈發凸顯。
然而,在這一切之后,安帝的決定也引起了討論。他最后把昭節皇后打入冷宮,這個舉動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報復,但也顯得有點過激。這事處理上,安帝也得好好反思。
總的來說,《一念關山》通過揭示昭節皇后和安帝之間的復雜關系,引發觀眾對「團寵」老太太的深刻反思。
在宮廷爭斗的背后,夫妻之間的微妙關系成為了劇情的一大看點。或許,這也是這部戲讓人著迷的地方,期待最后的大結局。
老太太昭節皇后在《一念關山》中所展現的形象可謂令人咬牙切齒。她的性格執拗,為私欲不擇手段,最終走向悲慘結局。她的一念之間,將安國和北磐推向危險的邊緣,成為劇情中最讓人唏噓的角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