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電影《掃毒3:人在天涯》。
炙手可熱的導演邱禮濤,攜「三影帝蕩平金三角」和「十年掃毒,最強一戰」的大勢而來,入主暑期檔,似欲大展拳腳。
卻迎來一場,意料之外的殘酷崩塌。
題材雖不新鮮,卻并不是罪魁,三影帝陣容更已經臻至港影頂級,不該背鍋,問題當然出在電影品質上。
通常而論,大家看到的是第一層,也即劇情陳舊、敘事散亂和人設崩盤。
但事實上,這部電影,很可能寄托了邱禮濤的野望。
那麼,他本意為何?
電影一開場。
兩個「職業」臥底,就對觀眾自曝身份。
一個回歸正常,另一個比較倒霉,受傷昏迷,反被毒梟帶走,被迫亡命天涯。
之后一路輾轉,經泰國而至金三角。
臥底生活平淡無奇,除了養傷,就是無所事事,和照顧他的當地女孩聊聊天。
然后寫了臥底日記。
在一次外出時,臥底終于有機會撥通同事的電話。
接下來,機緣巧合之下,臥底被邊防警察扣押,誤以為可以逃出生天,他坦承了身份。
然而旋即,被毒梟動用了關系、花了兩萬美元,又將他從警察手里領了回去。
回去的路上,撞上同事帶著泰國軍方的人,在一場激烈的追車之后,毒梟與臥底兩分,似乎終于安全了。
但軍方決定空襲村寨。
他不忍心讓照顧他的女孩葬身村寨,堅決要回去救人。
結局凄慘。
撇開題材因素。
這個劇情雖然沒什麼創意,但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問題。
問題出在敘事上,不停兜轉的四個月前、三個月前、三年前和一年前,這些倒敘提示的字幕,繞暈了不少人的腦袋。
然后就是對人物關系的一觸即收。
無論是臥底警察的同僚手足之情、毒梟與臥底的「兄弟」情誼,還是警察與線人之間的相互利用和惺惺相惜,都刻畫得非常潦草。
但這些問題并不是本篇重點。
從上面的故事線,可以提取到一些編劇的關鍵思路,諸如事出意外,不想走但不得不走、不想留但不得不留,本已離開卻又必須回來,以及迫不得已和歪打正著。
進而或可推測,邱禮濤的本意,是想在大場面動作的基礎上,既做到有人性的深度刻畫,也意圖植入一種,世事無常的黑色幽默意味。
故而可稱「野望」。
不過很可惜。
如前所述,這部《掃毒3:人在天涯》,犯了很多不該犯的錯,甚至還包括一些后期剪輯上,相當低級的錯誤。
這些東西,都為電影帶來了負面的觀感。
而正如有一種觀眾的直觀反饋,這難道是一部喜劇電影?
邱禮濤的本意,或還真有打算,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手段,去揭示世事的無常與殘酷。
回到電影拍攝的當時,郭富城眼里的劇本,或正是這樣一個略有瑕疵,但「野望」雄奇的模樣,故而他會公然在社交賬號留言,「追尋一個新的電影角色」。
在電影來講,投資方、導演和演員,這三方的視角并不相同。
但都會有各自的輪廓映射。
比如有個典型的例子,郭富城的另一部電影《風再起時》。
公映之前,在接受訪談的時候,他的言談間,帶著極高的期待,而誰又能想得到,正片當中,人物性情會被抽空至此?而雙雄角力又能如此偏頗?
所以演員確實有被動一面。
近期而論。
邱禮濤勤力如昔。
郭富城似乎暫時放下電影上的執念,將精力放在了巡回演唱會上。
皆無可厚非。
然若以總結的心態去探討,邱禮濤需要有強力的編劇團隊和智囊人物介入,而郭富城則應更多強調,合作導演的過往案例保證,不然很難說,還會不會重蹈覆轍。
港影雖頹,卻仍未死。
可且行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