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毋庸置疑。
港影巨星的光芒,正在漸褪。
原因很簡單,一是過了當打之年,二是香港電影日漸下行。
所以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香港娛樂圈,已經不再有出產巨星的土壤,而這也就意味著,最后的巨星人選,已經塵埃落定,后繼已經無人。
而關于巨星人選,或見仁見智。
但本文僅擇三人而論,也即劉德華、梁朝偉和郭富城。
余者另冊。
劉德華出道逾四十年,電影作品逾一百六十部。
高光何在?
第一個高光時刻,或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入列「五大巨星」之一。
當然,若以單片票房而論,他并不及雙周一成和李連杰那般穩定,但勝在數量優勝,觀眾見光率遙遙領先。
而另外一個問題不可不見。
另外四人,一個喜劇之王,兩位動作巨星,還有一個江湖大佬,就劉德華的戲路來講,無論天賦、資歷還是機緣,周潤發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
所以,經過十年歷練而達「五大巨星」之位,足稱高光。
第二個高光時刻,恰好十年之后。
出道幾近二十年的劉德華,在四年之內,三奪香港票房年冠,也即2000年的《孤男寡女》、2002年的《無間道》和2003年的《無間道3》。
這個時候,恰逢香港影壇出現巨星「真空」期。
因為成龍、周潤發與李連杰幾乎同時進軍了好萊塢,整個港影江湖,只留下了周星馳一個巨頭,落寞鎮守。
故而,劉德華攜幾近二十年的行業資歷,以及歷年商業成績的累加效應,悍然登頂了商業巨星的位置,而在其后,又與內地兩位大導演,先后合作了《十面埋伏》和《天下無賊》,昔時可稱一句,光芒閃耀。
正當打之年。
梁朝偉資歷略晚,也并不高產。
很多人激賞于其表演天賦,但實際上,若從1985年出演《青春差館》算起,他要等到十年之后,才真正在表演上「脫胎換骨」。
也即一部王家衛的《重慶森林》。
這部電影是其影路與表演的分水嶺,此前是探索、歷練,此后是沉穩、壓場,進而一路上揚,而其高光時刻,與劉德華頗有不同。
他先以表演立威,再登臨商業巨星之位。
故而梁朝偉的第一個高光時刻,可以理解為,一個跨度十數年的表演之威。
也即自1994年至2007年期間,他總計奪得八個「三金」影帝獎項,以及一個戛納影帝獎杯,獲獎作品分別是《重慶森林》、《春光乍泄》、《花樣年華》、《無間道》、《2046》和《色·戒》。
以這個時期而論,整個華語影壇,無人可捋其鋒。
第二個高光時刻,來自新世紀前后。
梁朝偉其實也是偶像陣營的不二人選,無論樣貌、氣質,都是上選之材。
所以他在商業層面的發光,是一種必然。
一部《無間道》,將他推上了巔峰,自此開始,他在五年內三奪香港年冠,分別是《無間道》、《無間道3》和《色·戒》。
而這種偶像與實力兼具的境況,令其人氣直升。
更在出演吳宇森電影《赤壁(上)》和《赤壁(下)》的時候,抵達巔峰,其威勢,甚至可以覆壓整個華語影壇。
無可匹敵。
郭富城1989年出道。
也是三人中,電影作品最少的一位。
原因很簡單,出道次年,意外轉軌華語樂壇,然后返回粵語歌壇封王,在1994年開始,在樂壇戮力競逐,電影作品大幅減產,及至新世紀之后,方在影壇發力。
就影壇而論,其第一個高光時刻,來自1998年,憑電影《風云雄霸天下》首奪香港年冠。
而很巧合,這與其樂壇甚至多領域巔峰,都剛好同步。
1998年,郭富城連莊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的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一人獨攬三台權威樂壇頒獎禮的男歌手頂級大獎,唱片業巨頭寶麗金,傳出欲圖從華納唱片「挖角」的訊息,并簽約百事可樂,成為代言人。
彼時,能從如日中天的「雙周一成」手中,搶過年冠,確實難得。
新偶像崛起。
第二個高光時刻,畫風轉換。
一個并不以表演著稱的偶像派演員,在沉淀幾年之后,突然強勢在表演領域崛起,并以《三岔口》和《父子》,取得連莊影帝的佳績。
這個表現令人瞠目結舌。
而若說《三岔口》可能并未達到圜轉自如的層次,奪帝的主要依憑,是豐沛的情感與強悍的爆發力,另一部《父子》,就當真可以「一戰封神」。
表演的無痕與細節拿捏、人物塑造能力的強大乃及無與倫比的爆發力,令郭富城一躍頂層。
自此,以偶像派身份,步入了演技派的陣營。
并連續佳作不斷。
第三個高光時刻,是商業與文藝兼收。
2011年,一部顧長衛的《最愛》,將郭富城推上了頂級演技派的位置,次年,《百年浮城》與《寒戰》接踵而至。
這是郭富城的大成階段。
從《最愛》、《B+偵探》、《百年浮城》、《寒戰》、《全民目擊》,到《西游記之大鬧天宮》、《道士下山》、《踏血尋梅》、《天亮之前》、《寒戰2》、《破局》和《無雙》、《麥路人》、《秘密訪客》。
電影題材不同、口碑不一、票房有參差。
但有一個事實不可否認。
這個階段的郭富城,表演能力之穩定、口碑之強勢,整個影壇,無人可及。
也就在這個時候,他陸續奪得了第二和第三個香港票房年冠,并打破了香港華語片影史票房紀錄,上述電影有七部破億,其中三部突破十億票房。
誰與爭鋒?
最后的巨星,高光如昨。
時代卻早已變遷。
商業市場,或已經不太可能是港影的主舞台。
或者換句話說,奢望商業上的更高層境,在內地市場百花齊放的年代,老舊的香港電影,基本上不再會有機會。
除非銳意求變、創新。
就三人而論,方向各異,劉德華在電影的投資、制作層面,步履穩健,梁朝偉或將漸隱,而郭富城則在作品厚度方面,其實仍有潛力。
大局或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