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猶記得昔時,一部叫《臨時械劫》的電影開拍。
郭富城說自己特別喜歡這個劇本,電影有喜劇幽默元素,而「廢物中年」的角色設定,更另有一種奇趣意味。
印象較深的,是郭富城裝上了哨牙,一身皮衣,火爆囂張。
林家棟和任賢齊,則一起飾演軟蛋和慫包。
後來電影更名為《臨時劫案》。
一轉眼,電影定檔。
主宣語是,開年第一莽片。
預告片很有意思。
它有一個主題,叫做「專業悍匪速成指南」。
比如,不傷無辜、不苦兄弟、講文明和懂禮貌,悍匪也是有操守的,不亂開槍,坐出租車也要打表、不小心殺了人要說對不起,隨時把「謝謝」掛在嘴邊。
而更有意思的是官方發布的短視訊。
一定檔就連發數個,全部走的是「新奇畫風」路線。
無論是女聲配音、演員與角色反差,還是戲里的角色行事,都是清一色的畫風清奇。
大略可以推測,負責宣發的人,應該相當年輕。
這很有趣,放眼望去,這兩年,不少電影的宣發短視訊,大都是演員在幕后怎麼敬業,現場如何相親相愛,偶有一些搞怪,也都顯得一本正經。
但《臨時劫案》這個操作,有種離譜和放飛的感覺,和電影本身,似乎很搭。
再回到昔年報道。
郭富城的哨牙,是自己突發奇想裝上去的,而拍戲的時候,經常會因為某些因素,導致哨牙直接飛出去,引發不少笑場。
對于喜劇的靠近。
則是郭富城近些年的考慮。
比如在2017年,他有一部叫《破·局》的電影上映,就走的諧趣風格,整體來講,敘事上沒什麼問題,細節設計也挺好,可惜市場并不買賬。
這部電影,也是郭富城商業作品中,少有的票房不佳的案例。
而內里原因,其實并不復雜。
電影翻拍自韓國電影《走到盡頭》。
初始片名為《肇事者》,這個名字其實很貼近故事本身,也即一場意外交通事故引發的后續連鎖事件效應,但不知道基于什麼樣的考慮,後來突然更名為《破·局》,懸疑感和貼合度都驟然下跌。
更大的問題,是宣發。
諸多信息,都指向了硬漢風格的警匪動作電影,而原版故事本身就是一個黑吃黑的暴力劇情,尤其海報,你可以看到郭富城和王千源拔槍相對。
估計任誰都會理解為,這是一場雙雄角力。
結果進影院一看,動作場面有,部分打斗也很激烈,但整體看下來,往喜劇方向拉扯的意圖很明顯,轉而給人一種貨不對版的感受。
回到這部《臨時劫案》。
理論上來說,應該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爾冬升作為電影監制,親口講到,此次劇本是寫實加上黑色幽默,雖然自己并不擅長此類創作,但還是認為娛樂性十足。
什麼叫黑色幽默?
這個概念,或是不少電影人的「心向往之」。
認真說起來,所謂黑色幽默,應該是一種正常態勢下,讓人避無可避、哭笑不得的窘遇,或有幽默意味,但在表象底下,還暗藏冷眼和殘酷、殺機等等。
其本質是一種,哲思與藝術的結合,難度非比尋常。
而如果深說一層。
這部電影,會不會是港式喜劇的再度抬頭?
港式喜劇發端很早。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了。
後來經過兩代喜劇之王的接力,至九十年代,在周星馳的手里,以無厘頭為標志,可稱紅極一時,影響力驚人。
但隨著周星馳的淡出,再也無人可以接班。
到得後來,港式喜劇似乎越拍越尬,非但乏人問津,更沒有了方向。
無厘頭當然本身不值得過分深度挖掘。
而什麼叫幽默?
這條路,或還尚可探求。
再看這部戲的演員。
郭富城本身,其實是有幽默細胞的,這句話,有不少導演說過,而陳木勝導演更說過,郭富城身上,有無限可能,林家棟貼近角色這一點,完全沒有問題,可塑性較強,而任賢齊的角色可能會相對簡單一點。
以前曾經認為,郭富城應該多介入常規港式商業電影。
但回看而論,他其實在探索和求新的道路上,走得非常遠,而常規港式商業電影,在劇情和表演上,其實都相對淺層。
所以若他繼續往破格、創新的方向上去努力。
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香港電影。
已經苦于「警匪動作加場面」的模式很久。
而創新這件事情,有風險,也有回報。
恰如這部《臨時劫案》,是將開創一條新路,還是功敗垂成?
很難講,但可拭目以待。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