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了很多次《甄嬛傳》我依舊喜歡華妃,她狠毒,她善妒,但是她卻是除了葉瀾依之外,活得最燦爛,最真實的。
她的壞,是明明白白的,不假裝,不虛偽,也不矯情。她壞得讓人恨,也真得讓人動容。
很多人說:《甄嬛傳》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華妃去世之前,另一部分是華妃去世以后,可見觀眾對華妃的喜愛程度。
歷史上的華妃,跟《甄嬛傳》中華妃的形象相差很大。
歷史上的年氏,既不狠毒,也不善妒,而且才貌雙全,深得雍正寵愛,8年間為雍正生了4個孩子,的確稱得上是「專房之寵」。
歷史上的年氏生于康熙三十五年,屬于漢軍鑲白旗。
年氏出生時,父親年遐齡任湖廣總督,是標準的省部級高官。年氏10歲時,大哥年希堯已經是直隸廣平府的知府了,
類似于今天河北邯鄲市的市長。
年家名氣最大的,還是年氏的二哥年羹堯。
與《甄嬛傳》中的武將形象不同,歷史上的年羹堯是正經的文官出身,22歲中進士,31歲就官居四川巡撫,是康熙朝后期最年輕的封疆大吏,也是康熙本人最寵愛的政治新星。
年氏的父兄如此厲害,年氏從小過的也是最頂級的官家大小姐的生活。年氏出生時,父親年遐齡已經是50多歲了,老來得女的年遐齡,對這個小女兒更是極為寵愛,年氏接受的也是最好的教育。
長大后的年氏,貌美如花,德才兼備,性格也十分溫柔,根本不是《甄嬛傳》中囂張跋扈的華妃形象。
年氏如此優秀,父兄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按理說,她嫁給誰,都得是那個男人的福氣,她自己也會過得很幸福,畢竟她的娘家人太厲害了,根本沒人能夠欺負她。
可惜,命運總是愛捉弄人,年氏的婚姻,也因為父兄的緣故,受到了政治因素的極大影響。
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康熙因為一時沖動廢黜了太子。等康熙后悔了,想要復立太子時,群臣卻不顧康熙明確的反對,連續兩次推薦老八胤禩當太子。
雖然康熙依靠自己的影響力以及孝莊太后托夢之類的說辭,強硬恢復了二皇子的太子之位,但此事也讓康熙意識到八王爺黨羽的勢力之強大。
支持八爺的人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納蘭揆敘。納蘭揆敘是康熙朝前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的兒子,而明珠家族是八爺黨的重要核心之一。
年家所在的漢軍鑲白旗,是隸屬于明珠的女婿愛新覺羅·延壽;而年羹堯的妻子,恰恰是明珠的親孫女。
年家跟明珠家族,無論是從政治關系上,還是姻親關系上,都是高度綁定的。
為了削弱八王爺允禩的勢力,康熙在四十八年將年家的政治隸屬關系,從延壽的手里,轉交給了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由此胤禛開始管轄年家。
而康熙五十年的時候,將年氏許配給了胤禛做側福晉。
《清世宗實錄》中記載:皇考嘉其端莊貴重,封為親王側妃。
年氏16歲嫁入雍親王府時,胤禛34歲。
嫡福晉烏拉那拉氏(宜修)已經是31歲的中年婦人,側福晉李氏(後來的齊妃)都36歲了,格格鈕祜祿氏(甄嬛)雖然年齡跟年氏相仿,但因為姿色一般,家境一般,并不怎麼受雍正寵愛。
可以說,無論是從年齡,相貌,還是家境,文化,年氏在雍親王府都很有競爭力。不過年氏并未恃寵而驕,而嫡福晉那拉氏溫柔賢淑,兩人關系還算不錯。
雍正寵愛年氏到什麼地步呢?年氏嫁過來的10年之間,接連4次懷孕,而府中其他女人的懷孕次數都是0次。
可惜,年氏雖得盛寵,跟孩子卻沒有母子情分。
康熙五十四年,年氏為胤禛生下了長女,孩子2歲的時便不幸夭折了。
康熙五十九年,年氏生下兒子福宜,母子情分不到一年時間。
康熙六十年,年氏生下兒子福惠,這個孩子也最得胤禛寵愛。
康熙六十一年,年氏第四次懷孕,不久康熙駕崩,年氏孕中參加繁瑣勞累的國喪,被迫早產,孩子出生當天便夭折了。
連續懷孕,孕中過度勞累,年氏本就氣血虧損。誰知生下第四子不到半個月,胤禛的生母,德妃烏雅氏也去世,年氏不得不在月子期間,第二次參加繁瑣勞累的國喪。
就這個勞累程度,鐵打的身體也扛不住啊,何況是剛剛生育不久的年氏呢。
有人問:年氏懷著孕,坐著月子,這2次喪禮是非參加不可嗎?確實是必須參加。
歷史上胤禛的皇位本就有很大的爭議,康熙死后局面非常混亂,關于皇位的風言風語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康熙的喪禮是絕對不能再出一點錯誤。
年氏當初是康熙親自指婚嫁給胤禛的,這個時候年氏即使懷著孕,也必須要全程參與喪禮,不能讓人抓住把柄。
而德妃烏雅氏,堅信康熙想要傳位給自己的小兒子,十四阿哥。德妃認為是大兒子胤禛篡改了詔書才登上皇位,大兒子搶了小兒子的皇位,所以烏雅氏寧愿死,也不想給胤禛當太后。
親媽都帶頭反對自己,胤禛更是不能出半分錯,因此年氏即使生產完身體虛弱,也不得不出席婆婆烏雅氏的葬禮,一板一眼做足了細節,為雍正掙足了面子。
年氏所做的一切,雍正都看在眼里。《清世宗實錄》中記載:年貴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疾盡禮,實能贊襄內政。
雍正繼位后,直接將28歲的年氏封為了貴妃,地位僅在皇后之下,這可是《甄嬛傳》中年世蘭一直渴望的位置啊。
《清世宗實錄》中記載:嫡妃那拉氏,立妃位皇后;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祿氏,封為熹妃。
剛繼位的胤禛,在前朝忙著追繳虧空和制度改革,沒時間跟年氏你儂我儂。本來年氏可以趁此機會好好休息了,但是哥哥年羹堯又開始搞事情了。
年羹堯輔助胤禛奪嫡,算是大功臣。但是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后,開始膨脹了。《甄嬛傳》中說他貪污受賄,結黨營私,左右朝廷人事任命,真不是冤枉年羹堯。
作為年家的一份子,貴妃年氏也變得謹小慎微,平日里從不給家里人寫信,即使家里人有書信寄給她,年氏都要先拿給丈夫雍正看一下。
身體上氣血兩虧,虛弱不堪,精神上又時時小心,事事謹慎,一刻不得松懈。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壓力,年氏不崩潰才怪呢!
雍正三年,年羹堯被捕,年氏受到打擊,一病不起。為了沖喜,雍正晉封貴妃年氏為皇貴妃,放下朝政事務日日陪著她,為了她暫緩了對年羹堯的處罰,可惜也沒有留住她的芳華。
雍正三年,年僅30歲的皇貴妃年氏,病逝于圓明園。因為年氏的緣故,雍正只是處死了年羹堯和其子年富,年氏一族其他人并未受到牽連。
雍正六年,年氏唯一活著的兒子福惠也去世,雍正傷心不已,輟朝三日,還將福慧以親王的身份下葬。
如果當初年氏嫁的是普通官宦人家,結局肯定是非常圓滿的,但是她陰差陽錯嫁入了皇家。
在外人看來,年氏的這樁婚姻尊貴榮耀,但對身處其中的年氏來說,婚姻更像是枷鎖和折磨,讓她身心俱疲。
說什麼金枝玉葉龍玉鳳,道什麼風流富貴帝王家,到頭來只落得紅塵夢醒云消散,萬古吉祥終虛話。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