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果郡王這樣的戀愛腦來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愛而不得。
果郡王被皇權逼迫,失去了守護甄嬛的機會,一連娶了2個自己不愛的女人。一個是甄嬛的親妹妹,鈕祜祿家的二小姐玉隱(浣碧),另一個則是沛國公家的小姐孟靜嫻。
兩人同為果郡王府的側福晉,但是大婚當晚,果郡王進的卻是浣碧的房間。
當時浣碧摸著果郡王的臉,欣慰道:「我知道你心里有我,我也是。」遭到冷落的孟靜嫻,似乎早料到如此,自言自語道:「嫁過來就知道是什麼樣子。」
浣碧還是那個短視的浣碧,只是看到果郡王進了她的房間,以為這是愛情。
實際上,浣碧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果郡王在新婚之夜選擇進入她的房間。
果郡王要圓「小像」事件的謊言。
浣碧只是甄嬛的一個陪嫁丫鬟,跟果郡王的身份天差地別,給果郡王做妾都不夠資格。
果郡王之所以娶浣碧,是因為宴會上掉落的那張小像。當時小像人選直指熹貴妃,是浣碧站出來謊稱小像是自己,跟果郡王相愛多年,被皇帝賜婚,這才保全了甄嬛!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所有人都知道:果郡王跟浣碧兩情相悅,情比金堅。
因此,為了維護這個謊言,果郡王必須去浣碧房間,將戲做全套。如果果郡王去了孟靜嫻房間,那麼【小像事件】辛苦編織的謊言不攻自破,【小像人選】會再度落到甄嬛身上。
如此一來,不僅這場婚姻失去了價值,就連果郡王和甄嬛以及弘曕和靈犀,都將陷入巨大的危機之中。
至于孟靜嫻,兩人本來就是一場政治婚姻,之前果郡王從未注意過她。
【妾有情,郎無意】,果郡王對她沒有感情基礎,不去她的房間也在意料之中。
孟靜嫻自己都清楚:「嫁過來就知道是什麼樣子。」
反觀浣碧卻會錯了意,以為果郡王心中有她,殊不知果郡王想要保護的人,是甄嬛和她的兩個孩子。
都說陷入情愛的女人容易失了心智,浣碧遵從了人性,孟靜嫻是清醒的反人性,可見孟靜嫻不簡單。
果郡王對浣碧的照顧,是因為甄嬛的囑托。
皇帝賜婚后,果郡王追上憋悶的甄嬛表達心意,卻被甄嬛告知:浣碧是她的親妹妹,一直喜歡他,希望果郡王能夠好好待浣碧。
甄嬛的一言一行,果郡王都會放在心上。皇帝要求果郡王把孟靜嫻也一起娶了,果郡王直接以【孟靜嫻身體不好】為由,讓浣碧入王府主事。
古代的等級制度很森嚴。孟靜嫻身體再不好,那也是沛國公家的嫡女,自小學習的便是女則女訓,以及做福晉管家的本事;浣碧只是甄嬛身邊的丫頭,再耳濡目染,大多學習的是如何伺候主子。
所以浣碧出嫁的時候,害怕自己做不好【管家】這件事,倒是甄嬛,給她分析各種利弊,輕重權衡。
果郡王進浣碧的房間,是在為浣碧托底,同時也是在無聲地告訴甄嬛:「我沒有辜負你的囑托。」
果郡王對浣碧的好,其實都是因為甄嬛。
可惜浣碧錯把恩情當愛情,也注定了她在這場婚姻中得不到愛情。
果郡王去浣碧房間,是害怕自己失態。
當晚果郡王看似喝得爛醉如泥,其實是假裝的。
首先果郡王愛喝酒,第一次跟甄嬛見面喝的就是西域進貢的【玫瑰醉】平日里連皇帝都灌不醉他。
新婚之夜,醉酒的果郡王怎麼還能如此精準地在一堆杯子中找到盛酒的那杯?阿晉問他【到哪個福晉那里去】時,果郡王清楚地說出了浣碧的名字。
果郡王是想要喝醉的,但【舉杯消愁愁更愁】越是想喝醉,越清醒。一下子娶了2個側福晉,但沒有一個是他愛的人。
果郡王去浣碧房間,卻不想跟浣碧圓房,但是又不想讓浣碧成為府中的笑柄,所以只好裝醉。
去浣碧房間,果郡王再也不用壓抑自己的情感,即使他睡夢之中不小心叫了【嬛兒】,浣碧也不會將此事張揚。
如果果郡王進的是孟靜嫻的房間,估計得提心吊膽待一晚上,那多難受啊。
而且,果郡王喝得爛醉如泥,只會讓孟靜嫻認為果郡王看不上她,對身體虛弱的孟靜嫻,是一個打擊。
果郡王不愛孟靜嫻,娶她也只不過是皇命難違。但果郡王是真正的貴族,即使不愛孟靜嫻,也不會再給她帶來傷害。
至于浣碧,他們兩人是沒有共同語言的,娶她照顧她不過是在履行甄嬛的囑托而已。
可惜,浣碧并未看透果郡王進她房間的目的,以為自己在果郡王心中占了一席之地。
迷失的浣碧高估了自己,卻低估了對手,清醒的孟靜嫻。
沛國公家的嫡女,怎麼可能是個傻白甜,即使身體虛弱,那也是清醒有心計的。
在浣碧利用自己的管家權力強迫采蘋進宮,為自己清除潛在情敵時,孟靜嫻已經步步為營,設計懷上了果郡王的孩子;而且步步試探,猜出了果郡王跟甄嬛的關系,甚至離間了浣碧跟果郡王的關系。
孟靜嫻懷孕后,浣碧來到甄嬛宮中吐槽:「王爺待孟靜嫻比待我親近。」可見孟靜嫻已經一點點在攻陷果郡王的心墻。
《教父》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浣碧感性,看問題只看到了表面,孟靜嫻卻非常清醒,總能從蛛絲馬跡中猜到真相。
如果孟靜嫻沒有死,浣碧一定斗不過她,果郡王愛上孟靜嫻也只是時間問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