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票房統計并不難。
隨手翻翻,幾乎所有演員的票房成績,都有據可查。
比如一部高票房作品,可能會涉及導演知名度、題材情況、作品品質、演員陣容、宣發力度和同期對手情況等等,而一部低票房作品,也大略和上述因素相關,所以并不能簡單歸功于任何單一因素。
而票房力,卻并不是簡單的數據。
它與演員的作品類型、演技實力、跨界成就、偶像力等因素,息息相關。
本文將以郭富城為例。
略做闡發。
首先界定一個概念。
對演員來講,談論票房力的前提,一定是考量其商業類型電影的成績,而不該是用小眾、現實和文藝題材類型電影的票房去衡量。
不然說什麼商業票房?
那麼商業電影和小眾、現實和文藝電影,又該怎麼區分?
一般而言,動作、喜劇、犯罪、特效等類型電影,都可以歸入商業類型,而驚悚、懸疑、愛情、劇情、文藝等類型電影,就該另冊。
二者元素偶爾可能交雜,但只需觀察主體即知。
這就是討論票房力的原則。
當然,基于個人稟賦和選擇,不同演員的作品類型,往往有較大差異,比如有的演員商業作品占比奇高,而有的演員兩者均衡,這個無關優劣。
而郭富城的商業電影票房,表現如何?
上世紀九十年代。
不考慮《豪門夜宴》,郭富城在十年時間里,拍了二十一部電影。
然而很有趣的是,其中十七部電影,都出自1989年至1994年這六年時間里,另外四部,則分布在這個十年的后半程,甚至1997年和1999年沒有電影上映。
初出道的幾年時間,票房高低的意義不大,故可略過。
諸如《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九一神雕俠侶》和《龍神太子》這幾部電影,票房分別為2313萬、2000萬和1500萬,郭富城在其中也算僅次于頭號主角的存在,但計入個人票房意義不大,無需這種虛名。
而后半程只有一部商業電影,《風云雄霸天下》。
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一堆自詡港片迷的人,會跳出來指手畫腳。
言論不外乎,「觀眾都是去看鄭伊健的」、「鄭伊健先挑了聶風,剩下的步驚云才輪到郭富城」、「鄭伊健唱了片頭曲所以是第一主演」、「票房是鄭伊健撐起來的」,諸如此類。
事實永遠勝于雄辯。
只說兩件事。
第一,嘉禾電影在1996年重金簽下郭富城,老闆鄒文懷親自出席,并許以「第三代功夫巨星」的愿景,希望他能填補成龍出走的空缺,次年即開拍了這部《風云雄霸天下》。
第二,無論是海報、電影排名乃及角色戲份多寡,郭富城統統占據絕對優勢。
他并攜樂壇巔峰和昔年代言百事的熱度,在影壇出道十年,成為了繼雙周一成之后,第一位奪得香港年冠的演員。
說回電影,這部《風云雄霸天下》,是郭富城一躍化龍的作品。
其香港票房4153萬港幣、台灣票房4062萬台幣、新加坡202萬新元、韓國14.2萬人次、內地2000萬人民幣,總票房突破1300萬美元。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這個成績,排在所有香港電影的第三十六位。
可謂港影里程碑。
以此為基。
郭富城乘勢拍了《公元2000》和《雷霆戰警》兩部大制作商業片,前者反響普通,票房1369萬,后者則以2051萬的成績,列香港十大票房榜第六位。
這里可以談談很多人的一個誤解。
電影票房與演員掛鉤,只是一個直觀的統計和陳述方式,本質上來講,需要很多因素配合。
比如鄭伊健單核主演的《中華英雄》、郭富城單核主演的《雷霆戰警》,與昔年鄭伊健分別與梁朝偉、劉德華雙主演的《東京攻略》、《決戰紫禁之巔》,票房都在同一層級。
所以沒必要用一時、一地的成敗得失,去衡量演員的職業生涯。
這個階段,算是郭富城演員生涯的第一個制高點。
在2000年左右,手握香港年冠和單人主演破兩千萬的票房成績,片酬攀升至500萬,已經是雙周一成之外,普通商業演員的頭部層次。
此謂十年之成。
接下來的十年,情勢陡變。
整體數量仍然低產,從歌舞電影《浪漫櫻花》開始,至變種人題材的《全城戒備》,總計只出產了十部電影,而其中商業電影只有五部,也即《浪漫櫻花》、《沖鋒陷陣》、《三岔口》、《風云2》和《全城戒備》。
票房皆不理想。
《風云2》僅得1539萬,相對前作,可謂大熱倒灶,而《沖鋒陷陣》,更跌至了158萬,反而是懸疑電影《殺人犯》,輕松沖破了千萬關口。
此外,《全城戒備》雖以9033萬的內地票房成績,遺憾止步于一億關口,但實際上,這個時間點,已經處在內地市場即將爆發的前端。
對郭富城而言,或可謂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從叫座紅星的位置上跌落下來,卻意外開啟了演技歷練的篇章,尤其連莊影帝,似乎為他打開了另一扇大門。
這扇門的名字,叫做「表演的藝術」。
他恨苦追逐至今。
一零年代,變化猶大。
如果說上一個十年,「票房過億」就是標桿,那麼在這個十年,「十億票房」就成了一個關鍵詞,這個標準甚至延續至今。
因為盡管,單片票房的上限,已經逼近了六十億大關,而也總計有三十三部電影突破了二十億票房,但十億層級,仍然還是一個不可小覷的門檻。
尤其對于香港電影和香港演員來講。
十年時間,郭富城拍了二十一部電影,其中有十一部商業電影,但群戲的《越來越好之村晚》和客串的《夢想合伙人》應該排除在外。
故而,這九部商業片分別是《寒戰》、《西游記之大鬧天宮》、《道士下山》、《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戰2》、《密戰》、《破·局》和《無雙》、《西游記之女兒國》。
其中兩部未破億,兩億、四億、六億和七億層級各一部,十億層級三部。
這份成績單如何?
講到這里。
又不期然想起來一些慣見的言論。
諸如「沒有單抗」、「西游題材電影的票房和演員無關」、「《西游記之大鬧天宮》郭富城只是配角」以及「《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票房全靠鞏俐、馮紹峰和小沈陽」,種種言論,可笑程度爆表。
結合另外的言論,人性的分裂程度,非言語可以形容。
不過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根本無需理會那些明顯反智的論調。
這個十年,郭富城漸上巔峰,成長為了香港影壇頂層商業巨星之一。
更兼品質口碑,無雙無對。
時間來到又一個十年。
變化再生。
撇開「犯罪、傳記」電影《風再起時》的票房崩塌,典型商業電影《斷網》和《掃毒3:人在天涯》,質量和票房也皆不及預期。
郭富城似乎就此陷入了低潮。
情勢似乎很詭異地折回了新世紀之初。
他將如何破局?
以前三十年而論,郭富城最開始,用了十年時間登頂,而后用十年時間打磨演技,然后步入巔峰十年。
或可結論,同期演員中,能勝郭富城的,屈指可數。
新的十年到來,又將如何?
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