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妃明明知道,自己是皇上用來制衡華妃的棋子。卻不急不躁,不妒不恨,一副心如止水的樣子,甘愿被皇上當成棋子利用。
奇怪的是她在當棋子這條路上,走得很順遂。一路走來,不僅自己毫發無損,還從嬪升到妃,貴妃,貴太妃,可謂是后宮第一人。
01
她就是大家很少關注的敬妃。好多人關注安陵容,是因為安陵容擰巴的性格。
關注眉莊是因為她實在太高級,關注甄嬛是因為她自帶女主光環。
關注華妃是因為她個性鮮明,關注皇后是因為她太陰毒。關注端妃是因為她太會裝。
只有敬妃,論漂亮她沒有華妃明艷,論智計她沒有甄嬛聰慧。
論狠毒她沒有皇后陰暗,論裝病她沒有端妃高明。
哪怕寂寞難耐,她也不敢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靠著數自己宮里的磚塊過日子。
這樣一個人,是怎麼在宮斗中生存下來,并且有一個好歸宿的?
仔細想想,敬妃這樣一個可有可無的人。能讓皇上夸她【有你我很放心】,愿意把她一步步晉升到【妃位】。
能讓華妃【恨】得【牙癢癢】,也沒有害她的【理由】。能讓皇后覺得【她的存在】,根本造不成【威脅】。
能讓甄嬛【信任】她,把自己的【親生女兒】交給她【撫養】。
真的是靠運氣嗎?當然不是。不管是觀眾,還是劇中的人們,對敬妃都有錯誤的認識。
02
敬妃的厲害之處有三點:第一,【忍耐度】極好。第二:懂得【審時度勢】。
在合適的【時機】,選擇對自己最有利一方【站隊】,第三:【觀察力】極好,能細微到宮里每一個人身上。
華妃盛寵的時候,她從不跟華妃頂嘴。因為她知道華妃的暴躁性子,稍有不如意,就拿宮中嬪妃和下人出氣。
敬妃原是華妃身邊的人,不跟她硬碰硬,是她多年來與華妃最好的相處方式。
大不了華妃氣不順,損她兩句,她也不會掉兩塊肉。
所以,華妃專寵的時候,她只做到默默無聞,不出頭,不多話。做到一個「忍」字,就能平平安安地活著。
華妃倒台,甄嬛上位,她馬上和甄嬛站在同一站線。
其實站在甄嬛這邊時,她也沒實實在在的為甄嬛做過什麼。就是在合適的時機里幫甄嬛說過幾句「公道話」。
在眉莊假孕事件中,幫眉莊周旋于華妃的陰謀詭計,沒讓華妃在瘟疫中害死眉莊,就取得了甄嬛和眉莊對她的徹底信任。
甄嬛因純元故衣事件貶去甘露寺時,就愿意把朧月交給她撫養。她就這樣白白撿了一個女兒。
03
甄嬛從甘露寺回來,因為朧月的撫養權問題,敬妃對甄嬛有了敵意。稍加觀察,就整出蘇培盛和槿夕對食事件,差點讓甄嬛應付不過來。
幸好甄嬛聽了端妃的【勸說】,把朧月的【撫養權】繼續【留給】敬妃。
否則甄嬛能【斗倒】安陵容,【斗敗】皇后,也【斗不了】敬妃。
敬妃的細微觀察力,宮中嬪妃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了。
就算甄嬛有聰慧的腦袋,也比不了敬妃有一顆細致入微的心,專找擊敗對手的證據來得有用。
蘇培盛不小心掉出槿夕送的荷包,是敬妃發現的,三阿哥在御花園追瑛貴人表白時,也是她發現的。孫答應和侍衛在御花園顛鸞倒鳳時,還是她發現的。
敬妃好像長著千里眼一樣,誰犯錯她都能及時發現。可見她的觀察力有多細微。
甄嬛愿意在宮斗過程中,時終沒有對敬妃下手。想必也是深深明白敬妃的厲害之處,這在朧月撫養問題上,就有端倪。
與其和敬妃這樣一個厲害的對手斗,還不如主動示好,讓她徹底成為自己的隊員。
假如甄嬛真和敬妃成為對手,說不定她與皇太后寶座根本無緣,甚至掉腦袋的風險都有。
因為憑敬妃的觀察力,恐怕早就知道果郡王和甄嬛有情。
這在孟靜嫻和果郡王成親后第一次來宮里,她調侃果郡王的話里就能聽出。
幸好,甄嬛選擇和敬妃和平相處,否則,她根本斗不過敬妃。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