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季,激起人們心中的愛國情結,《攀巖者》、《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這三部電影可以說是萬眾矚目。看完之后,震撼,感動,驕傲,為我是名中國人。
然而,看到哥哥20年前的《紅色戀人》這部劇,不禁落淚!
98年的《紅色戀人》由張國榮梅婷主演,那年張國榮42歲,梅婷只有23歲!他們共同主演了這部紅色浪漫的贊歌!
《紅色戀人》中哥哥飾演的靳是共產黨在上海地下組織的高層領導人,由于他在一次戰爭中,身受重傷,殘留在他腦內的彈片造成他患有嚴重的間歇性狂燥病癥,容易產生幻覺,發病時便將秋秋當成他死去的妻子。秋秋在父親的圈套下被捕,靳為了秋秋而去當局交換秋秋,最終被殺害。
總以為哥哥只適合演那些文文弱弱的角色,想不到這部的他,驚艷到我了。
他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哥哥張國榮。
他是偶像派歌手、是天皇巨星,卻在演革命者?
葉大鷹是一個很特別的導演,他是一個理想化的導演。
他來香港的時候,哥哥當時還沒答應拍這部戲。
哥哥說他連一個共產黨人都不認識,根本也不知道怎麼演。
可葉導死纏爛打,「沒跑,就你了。」
葉導要找一個英語、國語都說得好,又要有30年代氣質的明星,唯有哥哥張國榮。
在葉導的「煽動」下,張國榮接了這部戲。
他留起了胡須,穿上了大褂,足蹬布鞋,目光滄桑又一片澄明,眼神充滿激情又堅定。
一下子就穿越到了30年代的中國。
這部劇,哥哥富有導演想要的氣質,這個人物的刻畫看起來不是那麼「類型化」的不像革命者的革命者,想要撿起被人們遺忘在那個年代的有血有肉有情人的故事,張國榮身上那種儒雅、細致、溫潤的氣質,打動了他。
他收起宋子杰的青澀,阿占的風流,寧采臣的軟弱,用他蘇死人的嗓音和炸裂的演技,做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共產黨人,抹掉了自己來自花花世界的影視紅星的一切痕跡。
被哥哥的演技震撼到了
看到他
你可以真正領悟什麼是天才的藝人。
你可以真切感受到什麼是氣場。
你可以明白什麼叫「渾身都是戲」...
他似乎都不用演,他一出場,給人的感覺是,他就是角色,角色就是他。
而沒看那部電影之前,我卻怎麼也想象不出一個洋氣十足,驚艷般俊美的香港影星
怎麼可能出演一個共產黨的高級將領?!
......
可是,影片還沒看完,我服了!
革命者的氣節被他演得淋漓盡致,
在他宣讀自己是紅軍那一刻,連戲外的自己都跟著激情澎湃起來。
這個片斷,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
劇中,有血有肉,感動的不單單是愛情,而是這樣不刻意渲染的革命氛圍。
哥哥略帶沙啞的聲音響起,似乎內心不起一絲波瀾:「中國有句話叫視死如歸,死亡就像回家一樣……如果我不能驕傲的活著,我寧愿選擇死。
」
傳統知識分子的氣節與風骨,就在這種與眾不同的選擇中。
扮演這個角色,對哥哥是演技的考驗,他主動投身在這部電影中,用自己一貫的職業精神,用心去揣摩人物。
葉導說:「他表面很柔美,但這些背后卻是一種少見的堅韌。
他是我見到的最好的演員。」
比如靳在講述安霞就義的過程,張國榮眼里噙著眼淚,手里緊緊捏著禮帽,表情依然淡定,叫人落淚的是語調,還是表情,說不清楚。只知道這會叫撕裂你的心,讓你如他一般身臨其境:心愛的妻子如落葉一般飄落,落向死亡,只為給他換得生的機會。
比如靳念秋秋留下的那封信,他要求張國榮要達到眼里含著淚,但是又收回去這樣的效果,結果開拍之后,張國榮該在哪個字噙淚、收淚,精準到一個字都不差,葉大鷹不由贊嘆:「這哥們,太牛了。」
日本影評人和光大學教授石子順給予影片和張國榮的表演以高度評價:「站在很大中國地圖前,充滿自豪,熱情地講述中國革命,參加長征的張國榮,閃耀著光芒……張國榮很大氣地演出了一個為貫徹思想和為理想而犧牲的革命家。」
演這部電影梅婷被第22屆開羅國際電影節評為最佳女演員。
哥哥他那充滿信念的演技,深深地感動了我。
這一幕已經是片尾了,是幻像出來的電影情節,我很感動的一句話是最后一句台詞,這勝利是屬于他們的,我突然間發現了一種浪漫,一種被融入歷史情感之中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