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三目先生何許人也?
你可能沒聽說過,不過不要緊,即便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如果談到香港電影,或多或少,對其觀點,都或有所耳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與觀點。
無論是捍衛、尊重或者反對,皆是常態。
而真理越辯越明。
作為尤其了解三目先生的人,吾將對三目先生關于港娛的言論,按照時間順序,做一個相對細致的梳理,以饗眾人。
其間可見成長和變化。
在此之前,談談三目先生的崛起。
其文理性、疏離,并不以喜好論英雄,慣用「歧途」、「滑鐵盧」、「落寞」等字樣,也偏好「傳奇」、「盛世」、「史詩」、「巔峰」等雄奇之詞。
內容包羅萬象。
既談電影,也涉音樂,甚至是廣告、慈善和八卦。
從故事的感觸、到情感的共鳴,從表演的詮釋,到音樂的剖析,雖不見得一定專業,但對于電影和音樂,是有真的熱愛,且通常言之有據。
但他的崛起,仍要拜劉德華先生擁躉所賜。
一般人看文,無論觀點與自己異還是同,要麼會心一笑,要麼漠然處之。
但劉德華先生擁躉不同。
他們是一定要發聲的,甚至不管文章與劉德華先生有沒有關系,他們都會「仗義執言」,儼然是一群「憤怒的小鳥」。
而當三目先生與劉德華先生擁躉相遇,場場大戰,就一觸即發。
一方如貓、如象、如虎,另一方如鼠、如蟻、如狼。
沒錯,這就是一場貓鼠大戰、蟻象之爭,甚或可以叫作虎狼之戰,背后則是不屈的意志,也可引申為關于立場、審美和偏好的各為其主。
個人而言,更欣賞三目先生。
因為他身上有一種古中國流失已久的精神。
雖千萬人吾往矣。
毫無疑問。
既然上文提到了劉德華先生的擁躉,那麼必然會有另外一位天王的身影出現。
這位天王是郭富城。
而三目先生的文章內容,與郭富城的關系可謂非常密切。
比如其第一篇作品,《一部功敗垂成的西游電影》,就是基于昔年郭富城先生的單扛大制作,神幻電影《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而來。
他認為,這部電影雖有瑕疵,卻是華語電影中難得的「西游電影」正劇巔峰。
故曰功敗垂成。
然而這篇文字,實則成于2016年。
昔年的好萊塢還非常強悍,《玩命關頭8》和《復仇者聯盟4》都尚未登場,雖有《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失利,但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擄獲十億票房,直如探囊取物。
三目先生在這篇文章里說,「星戰的失利,通常歸咎為中國人并不具有美國式情懷,然而它實際昭示了好萊塢特效大片的式微,未來必將會有更多的例子作為證明,因為特效總是為劇情服務,而非反道而行。」
個人來講,又尤其喜歡文內一句話,「《西游記》中,只有悟空可以踏平山河,其他任何角色,不可以。
」
這只是一次嘗試性發聲。
而自此開始。
在2020年度的大概五個月時間里,包括舊文在內,三目先生寫下了64篇文字,次年不再有舊文,總計寫下293篇文字,2022年再次遞增,達到360篇文字,而從2023年1月1日迄今,這個數字是295篇。
頂峰大致是一日一篇,可能也算不得高產。
話題逐漸延展到雙周一成、四大天王以及港影、港樂群雄。
在2020年,他說,「最后的巨星,指劉德華、梁朝偉、郭富城和古天樂」、「天王之爭,已經來到電影的主戰場」、「四大天王,并無其首」、「雙周一成,是不可復制的傳奇」、「雙梁一郭,是港影演技的巔峰」、「《無間道2》和《父子》的主角沒拿到影帝獎,是一種意難平」。
思考漸進深入,話題相對克制,但已初見「虎狼之戰」的端倪。
尤其是與「四大天王」相關的話題。
評論區日趨激進。
在2021年,三目先生的評論頗多。
他說,論電影首秀,張學友可以一敵三,但在歲月長河中,郭富城後來居上,且越戰越勇,是當之無愧的演技之王。
這個觀點出自《港影:以天王論,誰是演技之王?》
他高度夸贊周星馳,談天王歌影,認為郭富城唱功被嚴重低估,但他實際上是全能王,又說梁家輝可稱「戲路之王」、周潤發是商業電影之王、劉德華是人氣之王,也講到一零年代的十大爛片,四大天王和周潤發皆上榜。
也涉及電影《風云雄霸天下》、《風云2》、《寒戰3》及《掃毒3:人在天涯》、《怒火·重案》、《風再起時》、《百年浮城》、《功夫》、《最愛》、《投名狀》、《父子》、《秘密訪客》、《無雙》和《無間道》、《寒戰2》等新老電影。
還談及郭富城與雷頌德的交集錯落、墊底之王、身高、成龍與金像獎、鄭伊健與四大天王、大小梁的滑鐵盧、黎明九十年代最紅、番位之爭、歌神昏招、金曲金獎、郭富城能不能扛票房等等,或娛樂或八卦的話題。
評論區常見雞蛋、口水和鮮花齊飛。
但風格已然成型。
2022年迄今。
話題有所收窄,節奏漸趨穩定,大趨勢是以電影為先導,偶爾延及其他領域。
也并不完全限于港影話題,更多介入一些時效內容,比如新片展望、票房趨勢甚至是網暴事件等等,但仍以經典回顧為核心。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傳奇人物、群雄崛起和偶像派爭雄,到新世紀后的演員分流和港影衰微,以及一零年代的重新崛起,涉及的演員仍然不脫雙周一成、李連杰、劉德華、郭富城、梁朝偉、甄子丹及古天樂、梁家輝、劉青云、吳鎮宇、任達華等人。
仍關注于諸如影路趨勢、番位高低、票房表現等問題。
對港影趨勢表示擔憂,認為港影的問題,不單是題材陳舊和演員老去,而在于幕后電影人的基本敘事能力每況愈下,再加上劇本創意層面嚴重不足。
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漸進更具深度。
其寫作風格漸趨凝練,我行我素,更有古龍化的傾向。
逐漸不受評論區左右。
并以思考為核。
最后引用三目先生的文字作結。
諸如,「寫字行文,是一種思考,而不是通常被理解為的,文采、喜好和傾向」、「當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立場。那何謂客觀?聽蟬鳴曉夏,見落葉知秋,不會一葉障目,亦不為蜃樓所惑。」
又如「經過思考積淀的文字,才將有價值,」以及「那何為思考?見共見,亦見他人未見」,還有,「如《道德經》,僅5162字,傳承兩千余年卻仍然猶新,一句‘大音希聲’,就直如醍醐灌頂,亦如各傳承至今的中外名篇和經典。
」
在三目先生的對面,有小獸、小馬、小舒。
這場虎狼之戰,有光芒與文采,有思考與粗鄙,有卑謀狡計,也有各為其主。
孰對孰錯?
多年以后,盡付笑談中。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