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香港影壇風云變幻,新藝城遭遇坎坷,邵氏直接停產!
2023/08/24

|粉豬君

編輯|粉豬君

前言

1985年應該是新藝城最難受的一年了,之前的幾年里,它打得嘉禾,邵氏連連敗退,讓這兩家本是死對頭的公司,居然聯起手來扛敵,但結果也只是收效甚微,但是到了1985年,形勢卻完全調轉了過來,新藝城居然被嘉禾吊打了,而且是從年頭一直打到年尾。


2月份賀歲檔的時候,新藝城推出了年度大作《恭喜發財》,收獲了1800萬港幣的票房,而嘉禾推出的《福星高照》,則直接達到了破紀錄的3074萬港幣,第一回合新藝城落敗。

到了8月份暑期檔的時候,新藝城又推出了許冠杰主演的《打工皇帝》,但是卻遇到嘉禾群星云集的《夏日福星》,結果又比人家少了1000多萬票房,新藝城再次落敗。

年底圣誕檔的時候,新藝城把公司正火的開心少女組集結在一起,推出了一部《開心樂園》,按理說這樣一部青春喜劇,在圣誕期間應該得大賣的。

但是沒想到嘉禾直接推出了成龍的經典作品--《警察故事》,《開心樂園》最終收獲的票房,不及《警察故事》的三分之一,新藝城三次落敗。

動作片本就是成龍,洪金寶的強項,新藝城敗給嘉禾也算不太丟人,然而10月份的一次對決,卻讓新藝城輸的始料未及,他們在這個檔期推出了一部《飛虎奇兵》,有喜劇橋段,也有動作場面,算是新藝城的中等制作水平了,票房方面應該不會太難看。

而且他們他還聽說嘉禾在這個檔期,推出的是一部文藝片,那麥嘉,黃百鳴等人更是信心滿滿,料想這次一定能贏,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嘉禾推出的這部文藝片主演,竟然是成龍跟洪金寶。

大家好,我是粉豬君,本期視訊是我做的一個系列欄目,《香港電影風云20年》,主要講述香港影壇,在1980至2000年的20年間,每一年發生的那些事情,捎帶著穿插一些大陸影壇,或者國外影壇的作品。上一期我們講了1985年,香港影壇發生的部分故事,這一期我們繼續講,1985年香港影壇剩下的故事。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成龍與洪金寶的文藝片之旅

成龍與洪金寶為嘉禾拍攝的這部文藝片,靈感來源就是新藝城,1983年的時候,新藝城的台灣分部拍過一部《搭錯車》,在當年看哭無數人,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而且這部片子收獲的票房還很不錯。

在台灣市場擊敗了洪金寶的《奇謀妙計五福星》,在香港也拿到了不錯的成績,洪金寶本來就挺喜歡文藝片的,但是擔心票房不好所以很少拍,看到《搭錯車》能獲得大賣,便也決定自己拍攝一部文藝片,而這部電影的名字就是,《龍的心》。

為了對標《搭錯車》,洪金寶還找到了,為《搭錯車》演唱主題曲的蘇芮,讓她為《龍的心》演唱了主題曲《誰可相依》,雖然這首歌在傳唱度上不如《酒干倘賣無》,但是詞曲仍然包含著深情,在第二年的金像獎頒獎禮上,這首歌還拿到了一個最佳原創歌曲獎。

當然本片的看點還是在劇情上,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弟弟,為了照顧弱智哥哥,不得不放棄事業的故事,成龍,洪金寶因為拍攝的大多是動作片,所以觀眾們經常忽略他們的演技,這部電影中,二人就向影迷們展現了他們的卓越演技。

洪金寶扮演的弱智哥哥角色,并沒有一味的裝傻賣呆,而是演出了一個不通世事,但是能簡單思考的智力障礙人士,而成龍的演技則更為突出。

他飾演的弟弟長期照顧弱智哥哥,難免會遭受精神折磨、情感疲勞,成龍利用歇斯底里的怒吼,完美的發泄出了這個角色,壓抑在內心深處的委屈與不甘。

作為一部成龍,洪金寶聯手的電影,該片也不是一點動作戲份都沒有,但因為影片重心在文戲上,所以打戲沒有很大的亮點,反而是最后一場的跳樓搏命戲份非常的精彩。

8個人從7樓同時跳下,落在地面的層層紙箱中,相當的兇險,是香港龍虎武師們,公認最危險的一場戲,即便是替身之王錢嘉樂,拍完這場戲也被送進了醫院。


本就不俗的故事,外加搏命的動作戲份,該片最終收獲了2035萬港幣的票房,位列那一年票房榜的第四名,新藝城的那部《飛虎奇兵》,只拿到了700多萬的票房,在這一輪的票房爭霸戰中,新藝城再次落敗。

雖然在票房上新藝城屢屢落敗,但是在獎項上嘉禾卻沒有撈到好處,這一部《龍的心》本來是洪金寶,沖擊第二年香港金像獎的影片,而那一屆金像獎頒獎禮上,成龍也確實依靠著《龍的心》,拿到了一個最佳男主角提名,但是他最終卻敗給了新藝城的片子。

肥貓一出驚天下

非常巧合的是,這部作品也是講述智障人士,演這個智障角色的也是個胖子,他的名字叫做鄭則仕,而這部片子就是《何必有我》,編劇黃百鳴在上一次靠著《搭錯車》大獲成功后,這一次故技重施,把父子情改為了母子情。

講述了有智力障礙的「肥貓」,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悲慘故事,片中的鄭則仕演技驚為天人,他完美的演繹出了一個弱智兒該有的模樣,不管是與伙伴玩耍時的開心,還是母親死亡時的傷心,都好像是一個真正的「弱智人士」。

正是因為本片中的精彩表演,鄭則仕自此之后他多了一個名字「肥貓」,并且還由此衍生出了多部相關劇集,除了鄭則仕外,其余幾個演員的收獲也都不俗。

成奎安在這部片子中的兇狠演繹,為他奠定了「香港四大惡人」的基礎,女主角鄭文雅在電影中的洗浴剪影,也成為了日后金像獎杯的固定造型。



這部片子上映后大獲好評,票房直接拿到了700萬港幣,雖然無法與《龍的心》想比,但作為一部純文藝片來說,這樣的成績已經算相當好了,另外這部片子上映的時候,嘉禾再次推出了一部片子打擂台。

本來新藝城沒有想著能翻身,但後來他們卻聽說嘉禾要推出的電影,是一部民國功夫靈幻片,而且還沒有什麼大牌演員,這讓新藝城又燃起了些許希望,因為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是現代動作片,這種民國功夫戲早就不賣座了,更不用說這還是比較冷門的靈幻類型電影。


要知道,前一年洪金寶的大IP《鬼打鬼》,拍出了第三部《人嚇鬼》,也只不過拿了690萬的票房,在新藝城看來,這部片子的最終票房,是肯定超不過《何必有我》700萬港幣的,然而嘉禾這部影片的表現,卻再次讓新藝城眾人大跌眼鏡。

該片一上映就反響劇烈,即便沒有洪金寶,成龍這樣的大牌,而且還是小眾題材的靈幻片,但最終仍拿到了2000萬港幣的票房,成為了香港影史上最賣座的靈幻電影,而且他還讓影片主角一炮而紅,該片的名字就是,《僵尸先生》。

林正英的崛起

僵尸題材其實早就存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就受西方電影的影響,拍出了類似吸血鬼裝扮的僵尸,到了40年代,一部《李阿毛與僵尸》的電影上映,更是為後來的僵尸片奠定了造型上的基礎。

小時候看此類電影,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大多數僵尸的都是穿著清朝官服,後來長大了查閱資料才知道那不是官服,而是民國時期死人下葬是穿戴的壽服,名字叫做「中華壽衣」。

因此40年代拍《李阿毛與僵尸》時,片中的僵尸身上穿的自然就,那時流行的中華壽衣了,在之后的幾十年里,這個題材一直沒被發揚光大,只是偶爾的出現在恐怖電影中,比如洪金寶的《鬼打鬼》里面,僵尸也只是眾多恐怖元素之一,并不算是影片的主題。

到了後來的《人嚇人》《人嚇鬼》里,這個元素更是直接被剔除了,而隨著幾部續集的票房一部差過一部,洪金寶也就放棄了這個題材,但是《鬼打鬼》的攝影師劉觀偉,卻對這個題材有了新的想法。

因為他家中的長輩就是茅山道士,所以自小就喜歡這種奇聞怪談,于是就著小時候的記憶,他邀請黃炳耀、司徒卓漢,黃鷹三位編劇高手,一起寫出了《僵尸先生》的劇本,然后找到大哥洪金寶,表示自己想把他拍出來。

洪金寶本來就喜歡提拔兄弟,看劉觀偉的這個劇本還算可以,便直接投資他開機了,當時的預定投資是450萬,但劉觀偉之前只拍過兩部片子,自身的經驗不是很足,因此接連超支,最終花了850萬才把片子拍出來。

按照洪金寶的最初設想,《人嚇鬼》才拿了不到700萬,這部片子再怎麼著,也不可能超過這個數吧,賠錢看來是在所難免了,劉觀偉甚至也心灰意冷,開始琢磨著回去繼續干攝影師的工作,然而影片上映后的結果,卻大大的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該片不僅在香港拿到了2000萬港幣票房,躋身年度前五,而且在台灣還拿了2000萬台幣的票房,東南亞,日韓市場均獲得不俗的成績,讓嘉禾電影在那一年獲得了一比,意想不到的收入。

當然,該片能獲得大賣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影片的質量過硬,劉觀偉借鑒了西方喪尸片中,被咬傷后變喪尸的設定,然后加上了茅山法術,比如糯米、墨線,桃木劍,黃紙符等都被統統融入到了電影中。

另外還有中國的民俗傳說,也被帶入了電影里面,通過「九叔」之口,向觀眾們介紹了僵尸的由來,此外,本片還創造了暫停呼吸,僵尸就看不到的設定,影響了后世的無數僵尸電影,因此台灣版本的電影名字,被改成了《暫時停止呼吸》。

依靠著這個設定,編劇巧妙的設計出種種橋段,既緊張又搞笑,想必不少人小時候看這部電影,都會跟著片中的人物一起屏住呼吸,親身體會那種危險的感覺。

除了優秀的劇本外,林正英的精彩演繹,也是該片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他本就是香港頂尖的武術指導,自身也習得一手好功夫,所以形象氣質都非常的出眾,扮演「九叔」這個威嚴肅穆的茅山道士,是再適合不過了。

他那嚴肅的表情配上一字眉,手持桃木劍,身穿道士服,不茍言笑地畫符念咒,正氣凜然,不管在什麼樣的恐怖情形中,只要他一出現,那必定就是安全感滿滿。

除了林正英之外,其余的幾個演員也是很有特點,李賽鳳清純可愛,為影片增色不少,王小鳳妖媚奇詭,頗有聊齋之韻味,配合著那一曲《鬼新娘》,讓觀眾們看上一次就難以忘記。

還有錢小豪與許冠英,在片中插科打諢,頻頻制造笑點,與林正英的嚴肅相映成趣,因此在第二年的金像獎頒獎禮上,許冠英還獲得了一個最佳男配角提名,但是他自認是影片的男主角,所以拒絕了提名邀請,成為了金像獎歷史上第一個,拒絕該獎項提名的人。

其實這部影片誰是主角還真不好說,畢竟林正英在那一屆金像獎上,提名的也是最佳男配角,香港雖然是個發達都市,但人們卻普遍相信鬼神之說,由這部電影衍生的詭秘之言就有不少。

比如號稱「奪命剪刀腳」的編劇之一黃炳耀,因心臟病發猝死異鄉,另一位編劇黃鷹則被債主打死在家,還有「九叔」林正英僅45歲便溘然長逝,而許冠英雖然去世時已經年過六旬,但去世的日期卻是11月8日,這一天正是林正英的忌日,種種巧合難免讓人猜想連連。

向華強,林正英,黃炳耀

但相比于這些鬼神來說,香港人還是更愛錢的,看到《僵尸先生》大賣后,無數電影人殺入了這一領域,跟風拍攝此類電影,之后的數年間,夜晚的香港郊區,總能看到無數蹦蹦跳跳的「僵尸」,以及他們身后跟隨的攝像機。

可以說《僵尸先生》憑著一己之力,帶動了一個亞類型影片的興盛發展,新藝城的那部《何必有我》敗給該片,也算是情理之中。

邵氏帝國的終結

聊到這里好像一直在講嘉禾跟新藝城,沒有邵氏的什麼事情,其實1985年最大的事情,不是洪金寶的《五福星》,也不是成龍的《警察故事》,更不是劉觀偉,林正英的《僵尸先生》,而是叱咤香港影壇數十年的邵氏電影,在這一年宣告結業停產了。

回看中國電影已有百余年歷史,若問哪個家族對這個行業影響最大,那必定是邵氏家族了,早在1925 年,邵家老大邵醉翁就帶著,老二邵邨人,老三邵仁枚,以及剛滿18歲的老六邵逸夫,在上海成立了天一電影公司。


但奈何電影風格與創作理念,與當時的同行們相悖,因此被圍剿損失慘重,邵逸夫只好跟著三哥邵仁枚,遠走南洋發展電影業務, 在1930年,正式成立「邵氏兄弟公司」,而邵醉翁也在幾年后,帶著二弟邵邨人南下香港發展。

雖然南洋的業務蒸蒸日上,但邵邨人主導的香港業務卻止步不前,他帶著兒子成立的「邵氏父子」電影公司,在當時的香港毫無存在感,因此到了50年代中期,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來到香港,全盤接收了「邵氏父子」的制片業務,并在1958年成立香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由邵逸夫掌管全局。


此后的幾十年里,邵氏電影興建片場,組建收購影院,形成了自產自銷的大流水線模式,巔峰時期公司的導演,演員,編劇,美術等職位多達2000余人,推出了無數的影壇巨星。

像李翰祥,楚原,張徹這樣的大導演,王羽,狄龍,姜大衛這樣的熒幕巨星,都是通過邵氏火起來的,香港電影有個「東方好萊塢」的稱號,最早指的就是「邵氏電影」。


但也正因為龐大的規模,使得邵氏電影的創新性不足,在七十年代敗給了嘉禾,在八十年代又被新藝城壓著打,到了1985年,這個陳舊的帝國已經千瘡百孔,舉步維艱,邵逸夫不得不割腕斷臂,遣散公司大部分員工,宣告停產。

雖然影片制作宣告停產了,但是影院業務是固定資產,不可能放著不管,于是邵氏院線打算從嘉禾,或者新藝城采購影片放映,但這時一家新興電影公司,卻直接找到了邵逸夫,表示自己可以接手邵氏院線,而這家公司的名字就是,「德寶電影」。

德寶電影的誕生

上期節目我們講過,「德寶電影」是在1984年,由潘迪生,洪金寶,曾建勛創辦的,因為洪金寶的這層關系,所以「德寶電影」制作的影片,都是排在了嘉禾旗下的「嘉樂院線」上映,然而寄人籬下必定是要吃虧的。

嘉禾電影為了自己的電影大賣,所以通常不會給「德寶電影」好的檔期,甚至有的時候「德寶電影」上映沒幾天,就得倉促下線給嘉禾電影讓檔期,因此潘迪生就有了自組院線的想法。

左一為潘迪生


恰逢此時他聽說了邵氏停產的消息,便直接找上門洽談,最終以年租3500萬及維修費100萬,租賃了邵氏院線的多所龍頭戲院,再加上已經購入的戲院,最終組成了德寶院線,至此,邵氏,嘉禾,新藝城三分天下的局勢,變成了嘉禾,新藝城,德寶的三足鼎立。

1985年11月30日,德寶院線正式宣告營業,公映的第一部作品,就是老闆娘楊紫瓊主演的《皇家師姐》,其實,這一年的楊紫瓊還不算是老闆娘,潘迪生這段時期正在追求她,因為楊紫瓊不愿做花瓶類的角色,所以潘迪生請洪金寶教她功夫,然后投資拍攝了這部《皇家師姐》。

雖然香港影壇早就有了,鄭佩佩、元秋、惠英紅等打女明星,但他們參演的大多都是古裝片,演繹突出的都是俠義精神而非拳腳技巧,這部《皇家師姐》算得上是香港影史上,第一部以女性拳腳為主的時裝動作片了。

為了拍攝該片,楊紫瓊專門在洪家班學習了半年多的時間,因為本身就有舞蹈基礎,所以他在身體協調,節奏把握上,都表現的極為出色,另外這部電影中的另一位女打星,羅芙洛的表現也很出色。

這是她在香港影壇的第一部作品,卓越的腿功和凌厲的拳術,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力度十足的拳腳外,她的棍法也是一絕,不但兇狠、快速,而且勁道十足,耍起來觀賞性極佳,像極了洪金寶的棍法。

雖然德寶電影對這部片子投資很大,但它卻不是這一年該公司最賣座的影片,本片度德寶最賣座的影片,是由岑建勛吳耀漢許冠文主演的《智勇三寶》,該片是上一年《雙龍出海》的續集,借著許冠文的名氣,拿到了1700萬港幣的票房,位列年度第七。


許冠文本來也是嘉禾旗下的人,他之所以參演德寶的這部作品,并不是看在洪金寶的面子上,而是因為與嘉禾發生了糾紛,許冠文自己有一個許氏影業,屬于嘉禾電影的子公司,拍的片子由嘉禾投資,到時候收獲的票房許冠文拿分紅。

在早期的幾年雙方合作愉快,但是嘉禾在影壇站穩腳跟后,體制就有些僵化了,經常賬目不明,分紅不清,許冠文的夫人因此還大鬧過嘉禾辦公室,嘉禾當年崛起的原因,本就是因為比邵氏的制度靈活,現在屠龍者也快變成了惡龍,改革派嘗到了甜頭,在這時也成為了保守派。

五虎將出走事件

而曾經的保守派邵逸夫,雖然在電影行業落敗了,但在電視行業他卻經營的風生水起,TVB本是他在60年代投資的一個小項目,1967年公司剛成立的時候,他只占10%的股份,但是進入70年代后,邵氏電影被嘉禾打得連連敗退。

于是邵逸夫就把重心,放到了前景一片光明的電視行業上,在接連購入大批股份后成為了TVB的大股東,由他主導的TVB和邵氏電影很像,都是秉承著大工廠的制作流程,演員,導演都是自己培訓。


1971年開啟的無線藝員訓練班,更是為香港輸送了無數的人才,比如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梁家輝,任達華等演員,都是從這里學習的表演基礎技巧,然后才在影壇大放光明的。

除了保持邵氏培養人才的作風外,TVB的吝嗇也是與邵氏一脈相傳,新演員進入公司前就會被要求,簽一個薪水低廉的長期合約,在合約到期前還會強迫續約,這種作風經常引起旗下演員的不滿,鬧出的風波也是層出不窮。


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次,就是這一年的「五虎將出走」事件,70年代末,80年代初,無線最紅的演員是鄭少秋跟周潤發,他們在香港乃至台灣都是名聲赫赫,TVB深諳用人之道,不愿讓一兩個人獨大,避免公司難做,于是扶持起了幾個年輕的后輩。

其中1981年的《過客》,捧紅了「靖哥哥」黃日華,1982年的《天龍八部》捧紅了湯鎮業,同年的《飛越十八層》和《獵鷹》,則分別讓苗僑偉與劉德華走紅,只有年紀最小的梁朝偉成名最晚,1984年的《鹿鼎記》才讓他被觀眾所熟知。

但是在1983年TVB就看到了他的潛力,將他與前面四人組成了一個組合,并由邵逸夫起了個「無線五虎將」的名字,此后開始力捧他們,1985年TVB的18年台慶劇《楊家將》,便是由他們五個主演,周潤發都只能做配角,可見公司高層對他們的重視。


但人畢竟是要吃飯的,這「五虎」雖然是當紅小生,但在TVB的大廠包薪制度下,待遇其實并沒有多麼好,拍一年電視劇掙的錢,還不如出去拍一部電影掙得多,恰逢1985年幾人與TVB的合約都快到期了,按照慣例,高層負責人又找到他們續約。

薪資條件有提升但是不多,這讓幾個人坐不住了,便商量著與老闆怎麼對抗,其中挑頭的是劉德華,五人里面就屬他在在影壇混得好,1983年他還獲得過金像獎提名,當時新藝城與嘉禾都有意找他簽約。


劉德華考慮到兄弟們的出路,便提出條件要簽就得簽五個人,并跟其余四人商量好了,「五虎將」同進退,結伴爭取更多自主權,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TVB高層耳中,他們當然不可能讓五虎的計劃得逞,于是選擇了逐個擊破的方式,分別約他們談條件,瓦解了五虎將的攻守同盟。

網上對這個事件,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就是,TVB第一個拿下的是梁朝偉,因為他是單親家庭,需要錢養家,外加年紀最小,紅的最晚,在威逼利誘下續簽了一個長約,成為了「五虎將」中的叛徒,然而真實經過與這個傳聞是有很大出入的。


黃日華在2009年的《志云飯局》中,揭秘過當年的事件發展,第一個與TVB續約的是他,但他沒有對外聲張,于是第二個續約但對外聲張的梁朝偉,成了那個背黑鍋的人,剩余的三人中,苗僑偉堅持拒絕簽長約,最后雙方各退一步,談成了「部頭約」的合作方式。

「部頭約」的意思,就是規定演員一年為TVB拍多少部電視劇,沒有底薪,片酬按照拍攝劇集集數來計算,但在此之外的時間,則由演員自由支配。


而湯鎮業在那一年,因為翁美玲自盡事件情緒低落,人氣也暴跌,TVB感覺他的價值不高,于是沒有強留,放他遠走台灣發展了,前面這四人處理結果其實都還算不錯,唯獨一個劉德華,因為挑頭髮起了整個事件,所以被TVB高層拿來殺雞儆猴。

不但把原定由他主演的《雪山飛狐》,換成了呂良偉來演,而且在之后的一年多里,也沒有給他安排任何的表演機會,劉德華在幾乎沒收入的情況下,硬是挺了400多天也沒有妥協續約,直到最后雙方才各退一步。


TVB允許劉德華去自由拍電影,但是需要簽一份合約,未來十年不能替別的公司出演任何一部電視劇,劉德華本就是打算往影壇發展的,自然是痛快的簽下了這份合約,至此,1985年香港電視圈最大的事情,「五虎將出走」事件徹底宣告結束。

邵逸夫大做慈善

雖然TVB壓榨員工是眾所周知,而掌門人邵逸夫,也是香港影壇出了名的吝嗇,但是作為一個內地人來說,邵逸夫卻是極為大方的,因為在1985年,他失去了一同闖蕩南洋,并共同創辦「邵氏兄弟」的三哥邵仁枚,這件事對邵逸夫產生了很大的觸動。

此時他的年紀將近八十歲,逐漸意識到錢財乃是身外之物,于是在當年便聯系了內地有關機構,捐出一億元支持教育事業,第二年,首座逸夫樓就在華東師范大學立了起來,此后他平均每年都拿出1億多元,用于支持內地的各項社會公益事業。

據不完全統計,他至今捐助內地的資金高達25億元,捐助項目超過3000個,其中80%以上都是教育項目,如今以「逸夫」兩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及其他文化藝術建筑,遍布了全國各地,想必在你的求學生涯中,一定在某處見到過「逸夫樓」這三個字。

雖然2014年,邵逸夫先生與世長辭,但他所做出的的這些貢獻,卻值得所有國人千秋銘記。

好了,1985年的香港影壇故事就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


神隱:同是鳥族,為何孔雀剛出生是孩童,鳳皇卻是成人?
2023/12/25
神隱:古晉當真捏碎了情絲?細節證明,阿音錯怪他了
2023/12/25
神隱:看到大結局連華姝都投靠鳳隱,才知道古晉錯的有多離譜
2023/12/25
神隱:結局鴻奕宴爽大婚,宴請三界唯獨元啟沒來,原因讓人淚目
2023/12/25
網評最好看穿越愛情韓劇TOP8!《烈女樸氏契約結婚傳》爆口碑,這部更受封2023最佳韓劇
2023/12/25
20代韓劇男神收視成績PK!《與惡魔有約》宋江難扛收視,車銀優收視也不高,最厲害是他
2023/12/25
《歡迎回到三達里》申惠善演過的5個藝術家:為戲學芭蕾聲樂,網封「韓劇御用藝術家」!
2023/12/25
韓網票選最想一起過圣誕節的藝人:張員瑛第三名、「他」打敗田柾國奪第一!
2023/12/25
日票選2023「最熱門韓劇」TOP10!《浪漫速成班》第6,《與惡魔有約》第2,冠軍不意外
2023/12/25
2023行程最多的Kpop藝人TOP10:張員瑛四天飛三國主持,冠軍一年999行程成最強綜藝團!
2023/12/25
肖戰本人官宣《藏海傳》開機!還在線辟謠加盟跨年,退票霸占熱搜
2023/12/25
肖戰加盟跨年晚會成「烏龍」!業內爆料肖戰沒有此行程,肖戰很慘
2023/12/25
慶余年:陳萍萍生前不為人知的遭遇,慶余年中的驚天內幕
2023/12/25
《甄嬛傳》原著深度分析:揭開眉莊血崩的真相,太后報復陵容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2023/12/25
知否:揭開羊毫的悲慘命運,為何她會淪落到被灌「避子藥」?
2023/12/25
甄嬛傳:甄嬛都望塵莫及,玉嬈的坐姿到底隱藏了什麼?
2023/12/25
為何宇文玥的母親在極樂閣瘋狂?揭秘她被喂的那種神秘藥物!
2023/12/25
如懿傳:宮中響起怪叫,豫嬪的秘密到底是什麼?李玉知情嗎?
2023/12/25
甄嬛傳:為何皇帝與宜修感情疏遠,你猜她每晚做了啥?
2023/12/25
宋江確定不出席「2023SBS演技大賞」?原因眾說紛紜
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