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二十年未嘗一敗。
這個定義,是不是很大膽?
這里要明確一個定義,什麼是「敗」?
在表演而論,下限是中規中矩,而哪怕是電影爛掉、乏味,演員的表現卻無可指摘,就叫做「不敗」,反之則為「敗」。
而若熟知郭富城的影路,即可知道,自2004年的《柔道龍虎榜》開始,至2023年的《掃毒3:人在天涯》之前,以表演而論,郭富城當真可謂「未嘗一敗」。
但在《掃毒3:人在天涯》,卻遭遇一場「兵敗如山」。
內里情由,值得探討。
郭富城1989年踏足影壇。
這個人有個特點,做什麼事情,都特別認真。
比如一開始在無線的舞蹈培訓班練舞,從沒有根基的新手開始,一路從最后一排,跳到第一排,哪怕接「五百港幣一場」的伴舞工作,同樣很認真。
又比如1990年突然爆紅,去做了歌星,首張專輯銷量就破百萬,而現象級大火的背后,是他從零基礎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去學普通話。
放在電影上仍然如此。
就拿新人首作《飛越危墻》來說。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莫少聰,郭富城飾演配角郭幫辦,當然,戲份還算較重。
第一次登上大銀幕,總體來講,角色完成度沒有問題,只是在細節拿捏上,并不具備老演員的那種「絲滑」。
這是一種理所當然,任何人都不例外。
其后他轉軌歌壇。
雙線并行的情況下,根基淺薄的郭富城選擇了主力在樂壇發力。
從1993年轉投華納唱片開始,以《狂野之城》拉開轉型序幕,再從《鐵幕誘惑》、《純真傳說》、《備忘錄》,到《聽風的歌》、《愛的呼喚》、《唱這歌》和《一變傾城》,唱功大跨度進步、精品唱片層出不窮。
而短短幾年,回饋也非常顯著。
在1998年,他不但連莊了十大勁歌金曲的「最受歡迎男歌手」獎,更破天荒將香港樂壇三台權威頒獎禮的男歌手頂級大獎皆收入囊中,可謂威風八面。
與之同時,他在影壇的聲勢竟也抵達巔峰。
回溯去看,在樂壇發力的同時,其電影開始大幅減產,但其偶像力與表演能力卻并未衰減,反而逐日走強。
1996年,接拍了吳宇森愛徒梁柏堅首作《浪漫風暴》。
不但被媒體稱作「金像影帝遺珠」,更入了嘉禾電影高層的法眼,重金與他簽下四部片約,隨即開拍《風云雄霸天下》。
1998年,該片一舉奪得香港年冠。
十年而上高位。
郭富城以樂壇爆紅開局,十年之后,不但登臨粵語歌壇之巔,也成為了雙周一成之后,香港影壇最具叫座力的電影紅星之一。
2000年,寰亞電影和中環股份,各自推出了一部警匪大制作電影。
男主角都是郭富城,一部是《公元2000》,另一部是《雷霆戰警》,二者也皆創下了昔年香港電影的保險額度紀錄,前者投保千萬美元,后者則高達一億美元。
但繼與嘉禾電影鬧矛盾之后,郭富城與導演唐季禮也傳出「不和」傳聞,媒體寫的是二人「爭紀香」的新聞。
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而后續的事實,則是超大制作電影計劃《岳飛》胎死腹中,關系回暖的嘉禾電影,本來欲為郭富城開拍另一部大制作《108+》,也因為審查原因,無限期擱置。
隨著另一部嘉禾電影《浪漫櫻花》的商業票房不及預期。
郭富城陷入了「長考」。
更深層的原因。
可能是香港電影本身,在經歷了上世紀七、八、九十年代的「黃金」階段之后,隨著經濟的下行,與市場競爭的加劇,資源開始匱乏。
比如2002年,一部被定義為「A級制作」的《無間道》,也才投資2000萬港幣。
包括與郭富城幾乎同期的演員鄭伊健,他更側重于商業電影路線,也在短短幾年里人氣急升,但步入新世紀,也迅速沉寂。
所以郭富城在這個時候陷入「長考」。
一則是市場變化的影響,二則也是個人職業生涯的一種反思。
自1996年簽約嘉禾電影,郭富城曾經執著向著「第三代功夫巨星」的道路前行,而在經過《風云雄霸天下》、《公元2000》和《雷霆戰警》,甚至是歌舞動作片《浪漫櫻花》之后,他或開始反思表演的問題。
動作巨星并不好當,而演員的本質是什麼?
在《無間道》喧嘩救市的2002年。
郭富城缺席了影壇。
而在傳媒一片「谷底王」聲音的時候,他與寰宇電影簽下長約,悄然開拍了電影《沖鋒陷陣》,電影由林超賢執導,有陳奕迅、鄭希怡及王杰的加盟,劇本和整體品質都只屬一般,但郭富城的表現得到了影評人石琪的肯定。
次年,他出現在了杜琪峰電影《柔道龍虎榜》當中。
關于這部電影,可能要算郭富城本人,乃及其諸多擁躉的「不愉快」記憶。
天王畢竟是天王,自1992年正式擔綱做電影主角以來,郭富城幾乎就沒做過配角,甚至連二番的情況都極少,但在這部《柔道龍虎榜》中,他卻屈居后輩古天樂之下。
但撇開這個沒有實質意義的事件不談,在杜琪峰的手底下,他褪去了此前的迷惘與浮夸,鉛華盡洗,呈遞了一個尤其純粹的角色,坐臥行止,無不暗合法度。
轉折就此到來。
其后就是影響力極大的影帝「連莊」事件。
《三岔口》的悲情爆發,已經令不少人驚艷,接踵而至的《父子》,則更是奠定了其表演能力的卓著名聲。
再後來,從《C+偵探》、《白銀帝國》而到《殺人犯》,種種探索、迥異戲路,令人目不暇接,甚至在商業電影《風云2》中,也呈現了一種極強的角色掌控力和創造性。
進入一零年代,更有《B+偵探》、《最愛》、《百年浮城》、《寒戰》、《全民目擊》、《道士下山》、《踏血尋梅》、《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戰2》、《破·局》、《無雙》及其后的《麥路人》、《秘密訪客》等品質之作。
包括部分未提及作品在內,非但可稱「不敗」,更可認為是在一路上行,爛片率之低、精品率之高,令人咂舌。
也足以令其躋身頂級演技派陣營。
說回《掃毒3:人在天涯》。
二十年未嘗一敗的郭富城,緣何「兵敗如山」?
這部電影的起源,來自2013年的陳木勝電影《掃毒》,而很巧合,當年寰宇和陳導,本身都屬意讓郭富城來演這部電影,但彼時的郭富城檔期嚴重不足,故而錯過。
六年后,劉德華和邱禮濤聯袂重啟了這個系列,以一部《掃毒2:天地對決》,贏得了空前的商業成功,但口碑相對前作,可謂崩塌。
及后,寰宇老闆于公開場合點名,郭富城遂空降《掃毒3:人在天涯》劇組。
本身以為,以郭富城對劇本的嚴謹和挑剔態度,這部電影起碼在劇本上應該是過關的,而已有數十年資歷的邱禮濤,也理應在前作基礎上,有更進一步的表現。
但結果卻令人詫異。
先來看看故事線。
一次臥底行動結束之際,雖未能抓捕最大頭目,但警察歐志遠成功脫身,另一臥底張建行卻比較倒霉,意外受傷昏倒,被「有情有義」的毒販康素差帶離了香港。
他們輾轉經過泰國,到了金三角地區。
康素差似乎胸懷大志,不過他折騰半天,卻只是為了謀一個在將軍手下做「運輸大隊長」的職務,而臥底張建行,一邊養傷、一邊與姑娘小儂培養感情,甚至還有閑心,寫下「臥底日記」,呈現出一種悠哉悠哉、樂不思蜀的狀態。
而總體來講,張建行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香港。
所以在後來,他假借帶小儂去附近鎮子游玩的機會,偷用了一個攤主快沒電的手機,給歐志遠發了一條信息。
歐志遠激動得不能自已,火速飛過去,匯合當地警方,展開了一場「終極剿匪」大戰,不但出動大批荷槍實彈的特警,更有F16戰機助陣,聲勢炫赫、場面熱鬧。
最后小儂被炸死,張建行悲痛欲絕,再與歐志遠一起,將毒販康素差繩之以法。
撇開混亂的倒序、插敘不談。
電影可以理解為,一個三無臥底、無志毒販和無聊警察的故事。
郭富城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一個臥底角色,既沒有驚懼、緊張與生死一線,也沒有同僚的手足情深,還沒有江湖意氣的情義兩難。
放眼香港影史,《邊緣人》中的艾迪、《龍虎風云》中的周潤發、《辣手神探》和《無間道》里的梁朝偉、《新邊緣人》里的張學友乃及《黑白道》里的張家輝,不是身份糾結、危機環伺,就是情義兩難、黑白難分,有哪個臥底,像郭富城這般「四大皆空」?
同僚歐志遠,一口一個「要帶阿行回來」。
但二者的交集,僅限于被迫表演「互毆」后,一起大笑著擦藥酒,在夜晚的陽台上,感嘆一下「毒販怎麼都是要抓的」,還有一場合作抓賊戲,一次醫院的探視,沒了。
手足情深?
康素差救了張建行,這當然不假。
但二人又有沒有多少「情義兩難」的交集呢?
無論是從人格魅力、良心底線還是個人本領的層面去斟酌,其實大家都看不出來,這個一言不合就「炸炸炸」的毒販,有什麼可令人「情義兩難」的。
而就連身份被揭穿,張建行都并沒有遭遇真正的「生死危機」。
這又算個什麼事?
一個演員。
即便再有天賦和實力,也需要依托角色和戲劇沖突的設定,更要依賴于對手表現,以及電影敘事、攝制技巧等等的配合。
若種種應有之義都被剝離,剩下的只會是迷惘和無措。
比如《擺渡人》里的梁朝偉、《追龍2》里的梁家輝,盡管勉力而為、全力以赴,也同樣是辭不達意。
所以郭富城此次「兵敗如山」,并非無緣無故。
就現下香港演員而論,郭富城雖也不再年輕,卻仍是最具表演潛力的一位。
若重拾嚴審劇本之途。
未來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