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1990年。
昔日的華語樂壇,是什麼樣的光景?
香港樂壇步入沒有巨星的「真空期」,台灣樂壇群雄四起,內地或還尚且寥落。
至于歌手的名字,熟悉那個年代的人,都能隨手數出一堆。
有一個歌手,出身香港,卻在台灣樂壇出道。
其首張專輯《對你愛不完》。
一賣百萬張。
銷量破百萬。
這個概念在後來,似乎變得普及。
比如周華健的《讓我歡喜讓我憂》、張學友的《吻別》以及劉德華的《忘情水》,都是以百萬為基礎去統計銷量的。
但在郭富城出道的當年,一則百萬銷量鳳毛麟角,二則新人出道就「王炸」,似乎只此一例。
此外還有個很有趣的地方。
出身香港、台灣出道的歌手,除了前文提到的周華健,還有王杰和邰正宵,他們也都有一個相似的軌跡,也就是在華語樂壇大火之后,返身回到粵語歌壇發展,卻似乎始終無法「合流」。
郭富城則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在兩年時間里,他連發三張普通話大碟,張張賣破百萬張銷量,后于1992年返回香港,先以一張精選集《請把我的情感帶回家》探路,首日就賣破二十萬張,創下了空前絕后的紀錄,更旋即「封王」,足證其「台腔」時期的人氣威力。
而回到《對你愛不完》。
對這張唱片,該有一個什麼樣的評價?
先看看幕后力量。
這張專輯,由陳秀男、陳樂融、丁曉雯等人擔任制作人,幕后制作名單里,還有張雨生、王杰、張洪量和邰正宵的名字。
主打歌《對你愛不完》,是日本歌手田原俊彥作品《シルエットには踴れない》的翻唱。
當年的港台樂壇,似乎喜歡用日本歌曲,重新編曲、填詞,再來演繹。
一般而言,只要版權方面處理好,這其實無可厚非,至于說翻唱可能有借力和借鑒,或許會有,但不可一概而論。
比如《對你愛不完》和《シルエットには踴れない》,除了曲調一致,從咬字、發聲、音色、音質到情緒、視覺等各個層面,都完全迥異。
甚至可以認為,這首歌就是給郭富城的量身定做。
沒有人能比他更適合。
或有人認為,這首歌很簡單。
從旋律來講,確實并不復雜,也屬于快歌舞曲一類。
但即便撇開咬字和音色、音質特征,僅以「對你【愛☆愛】愛不完」一句來論,其聲音的控制力、爆發力和恰到好處的律動,就無可匹敵。
其他人翻唱,要麼低沉下壓,要麼干癟無力,又或者強行上沖,甚至是怪腔怪調。
這是聽過至少三十個翻唱版本之后的結論。
其中不乏大牌歌手。
當他攜著《對你愛不完》而來,其實不管放在哪一個年頭,都一定會席卷樂壇。
因為蘑菇頭時期的郭富城,樣貌俊秀、氣質靦腆而又動感十足。
在動感的旋律中,歌迷的所聽、所見、所感,是美好、向往、清澈、干凈、躍動與爆發,就很難不被吸引并沉醉其中。
這就是獨屬于年輕人的「少年派」。
前文提到一堆大牌制作人。
說實話,很少有人,能在第一張唱片,就「懟」上如斯強大的一個幕后陣容。
《我愛你》是張雨生作詞作曲、《是雨還是眼淚》是邰正宵作詞作曲、《難道你現在還不知道》是張洪量作詞作曲,而《親愛寶貝》是王杰作曲、廖瑩如作詞。
仔細聽來,《我愛你》確實有張雨生的影子,《是雨還是眼淚》也有邰正宵直來直去的風格,《難道你現在還不知道》溫柔繾綣,而唯獨《親愛寶貝》出人意料,郭富城的演繹,與王杰的風格八桿子打不著。
這首歌奶聲奶氣,既讓人忍俊不禁,又當真是別具一格。
而個人覺得,張洪量那首《難道你現在還不知道》和陳志遠作曲、陳樂融作詞的《傷心的話留到明天再說》,都水準頗高。
當然,這些歌曲,都貼合了郭富城「奶郭」時期的特點,比如音高上限較佳,而氣息能力也不錯,所以幾乎每首歌曲,都有高音點的設計,并且編曲較為密促。
回頭想起來,一些當年評價。
據說張雨生昔年在錄音室與郭富城見面,也聽了郭富城的錄制,他笑著說,這也是一種風格,而張洪量後來在一個節目上說,一開始的郭富城,真的是五音不全,但他也是唯一一個,在極短時間里,將自己唱功提到到極高程度的一個歌手。
這兩句評價,其實都很中肯。
當年而論。
郭富城其實是以「急行軍」的方式進入樂壇的。
他從香港去到台灣,經紀人劉瑋慈不但要一個字、一個字教他說普通話,甚至還要牽著他過馬路,因為他一直生活在香港,沒有見過台灣街頭那麼恐怖的車流。
而普通話能力,就是其昔時的最大短板。
所以前述「雙張」的評價,都基于這一點而延伸。
現場情況如何,我們當然不得而知,但可以試圖復盤,在昔年郭富城那種普通話水準來講,錄制歌曲的時候,唱錯、唱斷必然是常事,一定需要有人幫他糾正發音,不虐個一千遍,可能沒法錄完一首歌。
當然反過來看,也令人尤其欽佩郭富城的毅力。
他在極短時間里,從完全的門外漢,一個字、一個字進步,從咬字、音準到氣息的點滴調適,到最終完成全部十首風格各異歌曲的錄制,其間經歷了多少重來的折磨,與始終唱不好的崩潰,當真是難以想象。
幸好結果令人欣慰。
這張專輯。
可以列入華語樂壇「奇跡」之一。
主打歌《對你愛不完》,具有頂級的國民度,也不但當年傳唱度驚人,更化身年代符號,每每提起上世紀九十年代,這首歌都必然是首選印象。
所有參與這張專輯的人。
都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