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甄嬛傳》中最扎心一幕,是大橘對果郡王允禮和甄嬛起了疑心,要甄嬛給允禮去送毒酒,以此逼甄嬛表示對大橘的忠誠,自證清白。甄嬛不忍,打算自己喝下毒酒,替允禮去死。誰知允禮看穿一切,將甄嬛杯中酒換到自己一側,飲毒酒而亡。
愛人一死,甄嬛才明白,唯有權力才能保護自己想保護之人。從此,甄嬛由灰徹底轉黑,不惜以殺了大橘為代價,開啟自己權力巔峰之路。可其實,這并不是果郡王允禮第一次想著替甄嬛去死。在之前,允禮曾經2次為甄嬛努力,險些死亡。
第一次是允禮和甄嬛在凌云峰上你儂我儂的時候,大橘派允禮去西藏出征。按理說,如果有戰事,大橘首先應該想到的不是允禮這個閑散王爺。畢竟允禮是先帝最寵愛的太妃舒太妃之子,也是現任太后的情敵之子,這樣的身份讓允禮從一出生就知道明哲保身,遠離朝政。
畢竟如今這個皇帝是經歷過「九子奪嫡」后勝出的狠角色。
所以,他去川蜀公干,發現陜甘一帶,所有人都尊崇年大將軍,無人敢違逆。偶爾有一兩個人表示不服,但很快就被壓制了,仿佛年羹堯是個土皇帝。回來后與皇上對弈時,他抱怨幾句,直指年羹堯僭越。可大橘卻說:「治理棋局就像治理朝政,關鍵在于掌握制衡之術。」意思就是年羹堯有年羹堯的用途,并不是像允禮說的百無一用。聞此,允禮也意識到自己不合時宜地妄議朝政了。于是給自己找了個台階說: 「我只知道進退之道,卻不懂得制衡之術。難怪每次總是輸給皇兄。」
所以你看,允禮在很多時候都把自己放在「閑散王爺」的殼子里,大橘派他去代表皇家施恩允禮會去,可一旦涉及國家用人之事或者朝廷戰事,允禮這樣的王爺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多言,也不可能被排上戰場的。
然而,就在甄嬛和允禮甘露寺定情之后,允禮居然被派上了戰場。這意味著,他很有可能是自請出征。閑散王爺允禮為何要這樣做呢?因為他希望自己能有軍功,有了軍功之后,自己和甄嬛這段不為世人所接受的感情才有可能有轉機。畢竟自己那個皇帝哥哥最懂權衡。他是不會為了一個女人而得罪對自己有用的允禮的,甚至有可能會將他不要了的甄嬛賜給允禮。即便戰死,也無所畏懼。畢竟,允禮這輩子做過最出圈的事,就是愛上甄嬛。戀愛腦一下,也說得過去。
可他沒想到,自己被傳在戰場上犧牲,甄嬛也因此深感無望,被大橘第二次接進宮,徹底斷了他和甄嬛在一起的可能性。
第二次,是摩格可汗入朝覲見時,向大橘提出索要城池、白銀和甄嬛。大橘故意讓允禮聽到自己要將甄嬛送給摩格。
允禮不顧自身安危,不顧皇上的猜忌,主動提出駐守邊關抵御摩格的虎狼之師。
其實,大橘并不是真的要將甄嬛送走,而是想通過這件事試探甄嬛和允禮之間的感情。允禮此舉相當于直接告訴大橘:「我和甄嬛早已情根深種,你來弄死我吧。」
在去邊關之前,允禮恐怕也想明白了,自己這一番操作基本上已經坐實了自己和甄嬛的感情。可他又不得不走。不走,那允禮和甄嬛都會死。而自己走了,即便是戰死沙場,以甄嬛的智慧,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可以說,這一走,允禮是想替甄嬛去死的。
可是,這一去三年,允禮居然從戰場上平安歸來。
這對甄嬛可能是件好事,可對大橘卻不然了。大橘此生,最忌諱功高蓋主。允禮之前一直以一個不理朝政的閑散王爺身份茍活于大橘眼皮子底下。可如今允禮平安歸來,證明允禮不只是個閑散王爺,而且還是個有將帥之才的人才。不僅如此,這個人還和自己最寵愛的妃子有情。于公于私,大橘都不可能饒過允禮。這才有了第三次允禮替甄嬛去死的終極情節。
當允禮意識到甄嬛拿的酒有問題,她想替自己去死時,一來深受甄嬛深情的感動。二來,允禮自然也明白,大橘對甄嬛有情,卻一定容不下自己這個有軍工又和他的妃子有私情的王爺。所以,他只能選擇調換甄嬛杯中酒,自己替甄嬛去死。
允禮三番兩次求死,這一次,終于如愿以償。
只是,前兩次允禮為甄嬛所做一切,甄嬛到死都不知!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