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結尾之處,雖然沒有多少驚心動魄的宮斗場景,情節也是徐徐推進,卻令人淚目,更是意難平。
心灰意冷的如懿,從郎畫師那里拿回自己和皇上的畫像,將自己的畫像裁剪下來,深深看了兩眼,丟入火盆中,看著火苗一點點將畫像吞噬,眼中沒有悲色,平靜如水。
兩人一路走來,從一見傾心,兩心相傾,最后到了兩兩相望,竟然無語。
在后宮中,總是不斷新人換舊人,誰都不會是誰的永遠。
不過,如懿此舉卻另有深意。
01 初時的美好:你的眼中只有我
因為姑母的緣故,如懿沒能成為嫡福晉,所以弘歷登基后,她也無法成為皇后。
在弘歷的心中,如懿是最重要的一個。
這對于如懿來說,就足夠了。
如懿興沖沖地去畫室,想要郎畫師給她和弘歷畫畫。
可是郎畫師卻告訴她:「只有皇后才能和皇上一起入畫,這是紫禁城的規定。
」
如懿失望離去。
而且她被郎世寧的話,說中了心事。
如懿來見皇帝,她問皇帝若是一個男子只有一個妻子,沒有妾室會怎麼樣,皇帝說她是在虛空妄想,沒有任何意義。
兩人不歡而散。
幾天后。兩人不期而遇,弘歷拿出親手為如懿作的畫像,也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如懿也帶來了自己給弘歷畫的像。
弘歷命人將兩幅畫像合起來裱好。
終于,如懿也有了和弘歷一同入畫的畫像了,雖然不是那麼正式,但卻包含著皇上的心意。
比起皇上和皇后的畫像,更是多了幾分真情濃意。
這像極了,我們剛剛進入愛情時,你的眼中只有我,我的眼中只有你。
02 登上皇后之位時的兩心相悅
熬過三年的冷宮凄苦,走過多年的荊棘之路,如懿終于登上了皇后之位。
她所求的并非是皇后的榮耀和權柄,她想要的是成為弘歷身邊的妻而不是妾,將來死共穴。
如懿的愛質樸而純真。
當他聽到弘歷說,自己在巔峰之處太過寂寞,希望她能夠陪著他走下去。
便一腔孤勇地奔赴了這場愛情。
她的考量只有愛與不愛。
可是弘歷的考量,除了愛情還有著太多的現實問題。
因為如懿沒有母家撐腰和拖累,所以她才更值得信任。
終于,如懿盼到了,可以和夫君一同入畫。
說到這里,不禁想起了當初的甄嬛。
她曾經深愛著皇上,可是當得知自己只不過是純元皇后的替身后,便放下了這段愛情。
當她放下了愛,反而在后宮所向披靡,成為了宮斗冠軍。
不由感嘆一聲:無欲則剛。
所以太后甄嬛告訴如懿,她從未真正在意過后位,也從未執意過君心,因為君心是世上最難揣摩的東西,也是最不可靠的東西。
可惜,沉浸于愛情中的如懿,并沒有把這句話放在心上。
03 男人終究敵不過喜新厭舊
后宮之中,總是源源不斷有新人進來。
其他的嬪妃都會為此爭風吃醋,可是如懿卻從來不會為這些煩心。
因為她覺得,在弘歷的心中,有一塊地方永遠屬于她,因為弘歷說過:「你放心。」
可是,當那日,見到皇上初看寒見香的眼神時,如懿也感到了一種對未來的茫然和無措。
原來,誰都不是誰的唯一。
寒見香因為未婚夫寒企的死郁郁寡歡,想要絕食。
弘歷不僅沒有責罰她,反而是想盡辦法博取她的歡心,為她單獨修建了寶月樓。
還命如懿來勸解她。
這時候的如懿,心中定然是五味雜陳,要幫夫君去寬慰另外一個女子。
這時候的弘歷早就忘記了他當初對如懿許下的誓言了。
更令人可笑的是,弘歷還不惜違反祖制,命郎世寧為他和寒見香畫像。
當時如懿聽了,只是「哦」了一聲,然后漠然走入瓢潑大雨中,許久,她的眼中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像極了我們在婚姻之初,總是一廂情愿以為自己是一個例外,自己的愛情是獨一無二的。
結果發現,所有的愛情都是如此,有開始亦有[高·潮],當然也難免會有落幕的那一天。
即便是寒見香,當弘歷真正得到了她之后,也慢慢對她失去了興趣。
04 得不到和失去的終究才是最好的
經過了太多的事情,如懿和弘歷之間的情分終究被消耗殆盡了。
曾經有著許多知心話的兩人,再見已經無言以對。
兩人最后的一次見面,心中都泛起了各種滋味。
這時候的弘歷心中產生了一絲悔意,他希望能夠和如懿重新開始。
可是他卻不知道,此時如懿已經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了。
如懿告訴弘歷:
「你知道蘭因絮果嗎?年少時讀起不禁覺得惋惜,如今卻懂得了花開花落終有時。」
當弘歷失去如懿之后,才發現自己最愛的是如懿,可是這段美好的感情卻被自己葬送了,他想要將兩人的畫像復原。
可是郎世寧卻表示美好的感情過去了,如今再也畫不出當時的美好了。
這成為了弘歷心中最大的遺憾,如懿也就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或許,這是如懿唯一一次對弘歷的算計,卻讓弘歷從此再也無法忘情于她。
多年以后。
嘉慶四年,弘歷已垂垂老矣,他命人找出翻找出盛放著如懿斷發的盒子,剪下自己的白發,與如懿的斷發放在一起。
不久,伺候的小太監發現殿內的綠梅已經發了新芽,正當欲告訴給太上皇之時,發現太上皇已經離世,手中還緊握著放有二人發絲的錦盒......
原來,失去的永遠是最好的,能夠掌握在手中的總有一天會變得習以為常,最濃烈的感情也會逐漸褪色。
結語:
有人說如懿看不開,深宮之內,紅瓦高墻內,豈有愛情可言?
可是,我卻覺得她守住了初心,弘歷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依然對她念念不忘,或許也算是一種圓滿吧。
太后甄嬛也不禁感慨:
「哀家活了這一輩子,恩寵也好,權勢也好,后位也好,她都沒放在眼里,唯將情分盡到底,求一個善惡有報,生死無冤。
哀家有時在想,我在這宮里苦熬了一輩子,與如懿這般,保有一絲本心,到底 哪個是真的自在了呢?」
如懿這般能夠守住初心,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