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粉豬君
編輯|粉豬君
1986年的香港影壇,雖然邵氏電影已經停產,但是嘉禾與新藝城的較量,卻仍然呈現出白熱化的狀態。
新藝城在上一年敗給了嘉禾,老闆復盤一番之后認定,是因為沒推出自己的王牌IP《最佳拍檔》,所以才敗給了《五福星》系列,那麼這一年的自己就再次搬出《最佳拍檔》,勢必拿回年度冠軍寶座。
而嘉禾這邊自然不肯拱手相讓,洪金寶直接推出了,比《五福星》系列陣容更強大的《富貴列車》,期望著再次打敗新藝城。
1986年的賀歲檔,這兩部重磅大片同日上映,打得好不激烈,最終洪金寶棋高一著,嘉禾的《富貴列車》,比新藝城的《最佳拍檔4》多收90萬票房,獲得了那一年的賀歲檔冠軍。
一般情況下,每一年的賀歲檔都是最火熱的檔期,這一檔期的票房冠軍,一般也都是當年的總冠軍,在洪金寶看來,自己的這部《富貴列車》,再次坐上年度票房冠軍寶座那是穩了,但是他怎麼也想不到,這一年的8月份,新藝城又推出了一部,平平無奇的黑幫電影。
片中基本上都是過氣演員,執導影片的也是過氣導演,在這部片子上映之前沒人看好它,但是在它上映之后,卻迅速掀起了觀影狂潮,不僅在票房上打敗了《富貴列車》,幫助新藝城拿回了年度票房冠軍寶座。
而且在各大頒獎禮上,它也是幾乎橫掃了重要獎項,片中的主演以及導演,也憑借著該片再次翻紅,成為了香港影壇最頂尖的演員,可以說它的出現,為香港影壇開辟了一條新的跑道,掀起了黑幫片的跟拍風潮,而這部電影的名字就是,《英雄本色》。
喜歡港片的觀眾們,應該都看過《英雄本色》,片中對親情,友情的展示,都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然而在這部影片的幕后,其實還有著一段更為傳奇的故事,這還要從該片的導演吳宇森,與徐克的相識講起。
1978年的某一天,吳宇森正在家中看電視,上面演的是一部叫《金刀情俠》的武俠劇,突然熒屏上出現的一個畫面讓他大受震撼,這段戲份是幾個人正在決斗,只見雙方拔劍出鞘,接著就是血光四溢,雙方倒地。
凌厲的招式,快速的剪接,和當時流行的套招武俠片,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僅通過這幾個畫面,吳宇森就判斷,拍出這段戲的肯定不是一般人,他一定要結識下這個鬼才,于是便通過朋友介紹聯系到了這位導演,而這個人就是---徐克。
當時的吳宇森在嘉禾上班,而徐克在佳藝電視台上班,雖然不是同事,但卻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漸漸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但二人之后兩年的發展境遇卻截然相反。
吳宇森在嘉禾混的風生水起,執導的《錢作怪》、《發錢寒》等作品都很賣座,期間還為新藝城執導了創業作《滑稽時代》,也獲得了不俗的票房,而徐克這邊卻顯得有些落寞,先是工作的佳藝電視台倒閉,接著是拍出的「混亂三部曲」票房慘淡,電影事業眼看就要到頭。
混亂三部曲
此時新藝城看到《滑稽時代》大賣,于是便邀請吳宇森加入公司,但他卻不想放棄在嘉禾的事業,所以就把郁郁不得志的徐克,介紹進入了新藝城,他當時可能未曾料到,兩人的境遇從這時起便開始急速扭轉。
之后的幾年里新藝城越做越大,身為元老的徐克也跟著水漲船高,還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工作室,而反觀吳宇森這邊,拍出的《八彩林亞珍》《摩登天師》,都因為遭遇新藝城的電影而票房慘淡。
另外他在1983年,遠赴泰國拍攝槍戰片《夕陽戰士》時,因為圖方便讓劇組用了真槍實彈,直接造成了 演員受傷,之前拍了兩部電影都賠錢了,早就讓嘉禾看著吳宇森不順眼了,借著這個由頭,便直接將他掃地出門了,而那部《夕陽戰士》也遭遇雪藏,沒有上映。
現在是輪到吳宇森郁郁不得志了,好在徐克這些年一直跟他有聯系,便引薦他加入了新藝城,然而今時不同往日,當年新藝城剛創建的時候正缺人,吳宇森婉然拒絕邀請,現在新藝城兵多將廣,吳宇森再進來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于是便被派到了,新藝城的台灣分部做行政工作,期間他也執導了兩部電影,《笑匠》和《兩只老虎》,但是都反響平平,于是1985年便回到香港,這一年的吳宇森已經39歲,按理來說,這個年紀的人應該事業都穩定了,但是吳宇森卻一片迷茫,因此經常借酒消愁。
而他的好朋友徐克看到這個情況,自然是不可能坐視不理的,于是找到了吳宇森,對他說,咱們翻拍《英雄本色》吧,我做監制,你做導演。
影迷們一般都是對周潤發,狄龍的《英雄本色》熟悉,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是翻拍的,最初的版本是1967年,由龍剛執導,謝賢,石堅主演的,講述了哥哥在出獄后,遭遇黑社會的侵擾,為了弟弟選擇再次進入監獄的故事。
徐克與吳宇森在剛相識的那幾年,就對這部片子很感興趣,并商量著以后有機會要翻拍一次,現如今吳宇森正處于事業低谷期,徐克便想到了這個事情,吳宇森面對徐克的邀請,其實是沒什麼選擇的。
之前他在嘉禾拍了兩部片子慘敗,現在進入新藝城又拍了兩部片子,同樣遭遇滑鐵盧,如今基本沒人再想投資他拍電影,徐克現在的邀請,說到底就是想拉吳宇森一把,而吳宇森自然也毫不猶豫,決定放手一搏。
徐克對于吳宇森的支持并不是說說而已,他是下了很大力氣的,不僅耗費心血策劃故事,聯系投資,張羅卡司,而且還給了吳宇森很大的創作自由,熟悉徐克的影迷應該都知道,他監制的那些電影雖然都有導演,但整個拍攝過程卻都在徐克的掌控中。
然而這部《英雄本色》不同,因為影片的第一稿劇本是請別人寫的,吳宇森感覺不太滿意,于是徐克直接就鼓勵他改劇本,把自己的心境加入其中,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我們能清楚的感受到,吳宇森當時處于困頓時期,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那股不忿,而這也通過了演員的台詞體現而出。
宋子豪在台灣坐了三年牢,而吳宇森也在新藝城台灣分部,坐了三年的冷板凳,這其中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這句台詞說的其實就是他的遭遇,當然,台詞雖然是這樣寫的,但狄龍能如此情真意切的表達而出,其實也與他當時的處境有關。
他在60年代末進入邵氏,70年代成為邵氏的當紅小生,風頭一時無兩,但是隨著嘉禾,新藝城的崛起,邵氏電影的市場被逐漸蠶食,狄龍的事業自然也隨之下滑,1985年邵氏宣布停產結業,狄龍更是直接就失去了工作。
年輕狄龍
拍攝《英雄本色》時他40歲,不但在外形上已經不是當年,劍眉星目的白面小生了,而且事業停滯,沒有找到合適的戲路,所以他演繹這個落寞大哥的角色,就好似是本色出演一般,除了吳宇森與狄龍外,這一年周潤發的事業,其實也不太盡如人意。
他在80年代初依靠著《上海灘》等幾部電視劇爆紅后,便迅速進入了影壇提升地位,但接下來的幾年里,參演了《胡越的故事》《等待黎明》等片,雖然口碑不俗,但票房卻都慘敗,因此周潤發還被冠以了「票房毒藥」的稱號。
《胡越的故事》
他唯一的收獲應該就是,憑借《等待黎明》拿到了一個金馬影帝,但人畢竟是要吃飯的,沒有票房就沒有名氣,那必定就沒有人會再找他拍電影,于是他想再回到TVB拍電視劇,但這時「五虎將」已經上位,他這個老前輩只能給這些后輩做綠葉。
其實在《英雄本色》最初選角的時候,徐克也根本就沒想找他,當時他跟吳宇森已經商量好了,要找鄭浩南來演小馬哥的,而且劇本中小馬哥的英文名MARK,其實就是源自于鄭浩南的英文名「Mark」。
鄭浩南
但當時鄭浩南卻想參演,徐克執導的另一部戲,所以就推掉了這個片約,于是徐克才找到了「備胎」周潤發,由此可見他在當時的一個尷尬狀態。
可以說1986年的周潤發,正是事業最茫然的一個階段,他一直在等一個機會翻身,所以在念出那段經典台詞的時候,才能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因為這些話本就是他的心中所想。
這三位男主角中,也只剩下一位張國榮,處于事業風生水起的階段了,但這也僅限于歌壇,他雖然70年代末就進入了影壇,但是這些年下來,卻沒有推出過一部大賣的影片,票房號召力只能吸引歌壇的那些粉絲。
雖然沒有大賣的影片,但是就演技來說,他在片中的表現卻是非常完美的,從最初意氣風發,對哥哥無限崇拜的年輕弟弟,到後來得知哥哥的黑道身份后,對哥哥懷恨在心的弟弟,期間的心路變化,他都是演繹的完美無缺。
雖然張國榮的表現很是出色,但是相比于周潤發還是稍遜一籌,在最初的劇本中,重點要講的是宋子豪與宋子杰的兄弟之情,小馬哥這個角色是個配角,所以戲份并不是很多,但是無奈周潤發的魅力太過強大,所以拍攝過程中吳宇森一直給他加戲。
但電影時長不能變啊,于是張國榮的戲份便被壓縮了,徐克為了補償他,承諾之后會為他量身打造一部戲,大家可以猜猜那部電影叫什麼。
當然,張國榮本就不是小肚雞腸的人,而且拍攝過程中他還跟狄龍,周潤發,結下了不小的友情,所以沒有對這個事情放在心上,最終影片也順利的拍攝完成。
雖然該片的幾位主創,都是處于事業的低谷期,但是鑒賞影片的能力卻都是有的,在電影制作完畢后,他們一致認為這是部好片,就等待上映后看最終結果了,但這時卻遇到了一個大麻煩。
新藝城的老闆麥嘉看了成片后,直接說,先別上映了,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在當時的香港,最流行的就是喜劇或者愛情電影,像這種基本都是男人情義的片子,根本就不是觀眾們喜歡的類型,而且重要角色最后還死了,這都快成悲劇了,觀眾們怎麼會喜歡看呢。
還好徐克這時候的話語權很大,因為他之前要離開新藝城,被挽留下來后,在新藝城的內部建立了自己的電影工作室,有自己的創作自由,在他的據理力爭下,影片最終得以上映。
在吳宇森的預料中,這部片子的質量很高,應該能收獲不錯的票房成績,但是讓他怎麼都想不到的是,該片的票房豈止是一個「不錯」能形容的,簡直可以用「爆炸」來形容。
首批觀眾看完該片后反響熱烈,口口相傳之下,放映該片的影院從早上到深夜全都爆滿,最終影片下映的時候,一共拿到了3465萬港幣的票房,不僅幫助新藝城,拿回了賀歲檔失去的年度票房冠軍。
而且還直接打破了上一年,由《福星高照》創造的影史最高票房記錄,另外該片在台灣,東南亞,以及日韓市場全都獲得了劇烈反響,據說因為「小馬哥」的人氣高漲,所以韓國百貨商店里的風衣,直接在一夜間賣斷了貨。
從這一刻起,吳宇森,狄龍終于翻了身,周潤發也從「票房毒藥」成為了「票房靈藥」,而張國榮也終于在影壇,有了自己大賣的代表作。
除了商業上的成功外,《英雄本色》在藝術方面,也受到了極大的認可,當年的金馬獎頒獎禮上,它獲得了九個獎項的提名,最終獲獎的有4個,其中就包括含金量最重的,最佳導演與最佳男主角,而這個男主角的獲獎者是狄龍。
到了次年的香港金像獎頒獎禮上,《英雄本色》直接就提名了11個獎項,雖然最終獲獎的只有兩個,但卻是最重要的最佳影片以及最佳男主角,但這個男主角卻是周潤發拿到的,靠著個人魅力,活生生的把一個配角演成主角還獲了獎,也只有周潤發能做到吧。
前面咱們說過,吳宇森三年前在嘉禾拍過一部《夕陽戰士》,因為一些意外所以被雪藏沒有上映,在看到《英雄本色》大賣后,嘉禾便找出了這部電影,改名為《英雄無淚》,蹭著《英雄本色》的熱度上映了。
然而該片的質量并不是太好,所以最終也只拿到了200多萬的票房,連《英雄本色》的零頭都不到。
《英雄無淚》是熱度沒蹭上票房慘淡,而有些片子是沒想蹭熱度,但是恰巧跟《英雄本色》同檔期上映遭了殃,因為《英雄本色》的虹吸效應太強,吸引了大部分的觀眾,所以這些片子都未能獲得很理想的票房,比如林正英就深受其害。
因為節目時長有限,今天咱們就先聊到這里,下一期繼續講1986年的其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