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以出道爆紅程度而論。
在華語娛樂史,只有兩個人可以單列。
一個是1990年的郭富城,另一個是1992年的林志穎,皆是甫一出道,就以無可阻擋之勢,迅即紅遍整個華語世界。
而繼《對你愛不完》和《我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連續沖破百萬張銷量之后,郭富城在1991年推出了第三張個人大碟,《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
一經推出,悍然再破百萬張銷量。
這一次,在少年派的躍動與憂郁之后,他帶來一場,引人共鳴的極致悲情。
傷不可抑,痛徹心扉。
上一篇碟評,談到郭富城的情緒化用。
流行樂當中,情歌占比極大,關于情殤、苦悶和痛楚的歌曲更是極多,郭富城并非那種典型哭腔式唱法,卻偏偏很能令人共情。
這其實來自他本身情感的充沛。
人分很多種,有的人天生冷漠,不易動情,有些人卻感性而情感豐富。
這種差異,就會表現在對歌曲的演繹當中。
因為歌曲本身,其實就來自各種情緒的體驗、感受和表達。
而一句「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略帶暗啞的嗓音,攜著低沉的情緒而來,它非止是憂郁那麼簡單,更是傷不可抑的前奏。
次年,在香港上映了一部電影,叫《伴我縱橫》。
電影很有昔年香港社會縮影的感覺。
它講述了歌手嘉華與混跡黑道的哥哥阿B的故事,弟弟善良本分,哥哥迫于生計而踏足黑道,后阿B改邪歸正,卻受人牽累入獄,令母親心臟病發而亡,兄弟自此陌路,待得嘉華走紅樂壇,卻被黑道中人盯上,阿B為救弟弟,與黑幫分子同歸于盡,嘉華抱著哥哥,淚如雨下。
要怎樣回到從前?
當音樂聲起,隨著句句歌詞的紛至沓來,在嘉華的聲聲「哥」中,一種名為「失去」的痛楚,四下彌漫,無處不在。
死亡,是一種永遠的失去。
縱然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只要有人還記得你,你就不曾真正死去。
但對于至親來講,這種再也不見,實難承受。
郭富城在唱這首《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的時候,或會不期然憶起和自己最親的二哥,那年他剛剛走紅,哥哥就因追逐劫匪中槍身亡,與電影故事,如出一轍。
所以,這真是內心寫照。
前文提到,林志穎與郭富城一樣,出道爆紅。
而眾所周知,當年「小旋風」的威力非同一般,直接從台灣席卷整個亞洲,尤其更以過江龍的姿態,沖擊了香港樂壇。
也記得一些昔年歌迷和傳媒的只言片語,大略把香港四大天王都洗刷了一遍。
當然,小旋風確實只是一股風,很快就過境無蹤,很多人將之歸于暫別樂壇的原因,其實并非如此。
林志穎的優勢,是與郭富城相同的俊朗外形,與滿滿的少年感。
他也確實青春年少。
但無論是歌藝、舞台還是自身氣質,都不足以和幾位天王并論,且隨著吳奇隆的單飛,隔年攻入香港樂壇的台灣歌手,也自然易主。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并沒有郭富城那種,不斷進步的能力。
推而延之。
一般的歌手,歌藝的進步,可能按年或者數年計,而郭富城則是按上一張和下一張唱片計。
意思是什麼?
每一張唱片,郭富城的歌藝都在進步。
就從《對你愛不完》、《我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到《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仔細傾聽這兩年三張唱片,就會有明顯體會。
從少年的躍動與熱烈,到慢歌駕馭能力顯著增強,再到悲情歌路的舉重若輕,也體現在咬字、吐氣、發聲的點滴進步當中。
而若論以情動人,他似乎有無師自通的能力。
相對而論,第三張專輯的同名主打歌《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在傳唱度層面,并不及前面兩首主打歌那般突出,但同樣可以列入「奶郭」年代的經典曲目陣營,更以如泣如訴、凄聲動人的極致悲情,令人難忘。
他在歌里唱到,「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要怎樣回到從前,有你在我身邊,拿生命換都情愿。」
能勾起多少人的思念?
這張專輯還有一個特點。
風格的兩分。
快歌熱烈奔放,極富侵略性,慢歌則溫柔繾綣、一往情深,當然,其間有層次和程度之別,以及細節演繹的創新。
在諸如《我不認輸》、《勇敢接受我的愛》和《Heart Breaker》等快歌當中,你都會聽到一個熟悉的郭富城,動感、熱烈而又略帶頑皮。
相對快歌,這張專輯的慢歌,其實更尤為強悍。
主打歌之外,有《tell me why》、《午夜的吻別》和《我要給你全部的愛》這三首可堪單列,歌中那種無限的溫柔,與獨有的情深,當得一句力薦。
甚至這每一首歌,都其實可以當作一個單獨的主打歌去推廣。
此外還有一首《Good Times & Bad Times》,探索意味很強,算是郭富城在風格多樣化路上的一次初體驗。
而就專輯整體印象而論,極致悲情的力量,不可忽視。
它是奠定專輯地位的根基。
次年,他返回香港樂壇。
被封天王。
也開啟了他在粵語歌壇的征服之路。
為此,他不惜將早年在華語樂壇打下的江山盡數拋棄,決絕轉型,而這一點,也正是不少早年歌迷的錐心之痛。
但舍得之間,也謂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