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來人,孤的鑾駕準備好了嗎?」
聽楊盈問話,兩個內侍神情一凜,立馬低頭弓腰一路小跑跟上。
楊盈額點紅蕊,似笑非笑,在內侍小心翼翼的伺候下,一甩袖袍,登上了安帝的半副鑾駕。
乘坐在金碧輝煌的轎攆上,楊盈嘴邊露出一絲神秘的笑容。
鏡頭一轉,卻見她眼眶微紅,雙目含淚,心緒萬千。
「如意姐,不知道剛才我做的是對是錯,但我確定,我喜歡現在的滋味」
看懂了楊盈這一刻復雜難言的情感,才知道她為什麼要讓如意給女兒取名「阿盈」。
02
一、從踏上了權謀路這一刻起,曾經的少女阿盈,已經回不了去了。
金鑾殿上,楊盈挑破女子身份自薦為后,既是形勢所逼,也是她深思熟慮的選擇。
在見識了宮中斗爭,波譎云詭,民生艱難之后,楊盈不愿再當一個天下興亡兩不知的貴婦。
不管成為安國太子妃也好、安國皇后也好,她都是這個國家的女主人,有更多的主動權,為安梧兩國的百姓做更多的事。
更重要的是,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其實楊盈一直在為主動掌控自己的命運努力。
就拿成為「迎帝使」這件事來說,開始覺得她是為了嫁給鄭青云,是戀愛腦。
但現在再看,她要做食邑三千的公主,其實最重要的是可以自己做主,選擇駙馬,有主動權。
楊盈說,如意已經將她這只玉籠中的麻雀教成了一只鷹。
搏擊過長空,見識過風浪,誰還甘于關在籠中當一只金絲雀呢?
從冷宮公主—禮王—禮成公主,再到自薦為安國皇后。一步步走來,楊盈換了很多身份,但唯獨不是從前那個阿盈了。
03
二,任如意和寧遠舟對楊盈有特殊的意義
楊盈自幼喪母,被先皇丟在冷宮不聞不問,受盡冷眼,沒有得到過半點親人的溫暖。
直到作為「迎帝使」加入使團小隊,才體味到了人間溫暖。
在使團里,杜長史像老師,六道堂是朋友兄弟,元祿是她的知心小伙伴。
而寧遠舟和任如意,像哥哥姐姐,更像是家長。
有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覺。
因為寧母做過楊盈的女傅,寧遠舟一直把楊盈當親妹妹疼。兩人從小認識,有很深的感情。楊盈一直叫他「遠舟哥哥」改不了口。
而對任如意來說,阿盈不僅是徒弟,更是寵著的小妹妹。
她教導楊盈防身之術,在她難受時開解心結,在她害怕時給她勇氣,可以說,楊盈能快速成長,離不開「如意姐」的傾囊相授。
只有在如意面前,平時不茍言笑、需要端著的「禮王」楊盈才又變成了那個喜歡撒嬌,偶爾任性的16歲小姑娘。
被李同光欺負,她一個想到的就是去找「如意姐」告狀。
有人說,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
自小缺失父愛母愛的楊盈,遇到那麼好的寧遠舟和任如意,肯定會覺得他們的女兒一定會很幸福。
「如意姐,以后你們有了小侄女,小名叫她啊盈好嗎?我會把我最好的首飾送給她」
讓這個小「阿盈」從出生就萬千寵愛,也算是用另一種方式彌補了楊盈童年的遺憾吧。
04
三、一直以來,只有只有寧遠舟和如意會叫她「阿盈」。
使團的人都對楊盈很好,但還是有身份的顧忌。杜長史稱她殿下,六道堂里,即便是偷偷喜歡她的元祿,也礙于君臣有別,叫她公主。
從楊盈拒絕了寧遠舟和如意,選擇留在安國這一刻起,「阿盈」這個稱呼,她在此后估計就再也聽不到了。
先不說古代車馬難行,幾人見一面不容易。而且楊盈如果身處高位,更沒人會叫她的名諱了。
取名阿盈,也是為了讓如意不要忘記她。
失去和得到,是成長必經的過程。
成長雖有代價,但是正如破繭成蝶。愿你我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
END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