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傳》中,「母儀天下」的宜修算盡一生,最終還是敗在甄嬛的手中。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宜修沒有甄嬛的智慧,也沒有甄嬛的「純元優勢」。但實際上,團隊作戰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色,有時也會讓局面產生變化。
宜修身邊出鏡較多的宮女是剪秋,繪春出鏡不多,但是可以看得出這位小宮女雙商都不在線,極其令皇后討厭。
在電視劇最開始,我們已經看到華妃的跋扈,還有皇后的無奈與妥協,尤其當新人們都入宮后,因為有華妃協理六宮,皇后便在那安靜看書。
這時,繪春端著一盤橘子上來,本來是想安慰皇后,話說出來,卻讓人怎麼聽都不舒服。
她說:「娘娘看了一上午的書了,吃點橘子吧」。這明擺著是和宜修強調,現在宜修沒那麼多權力,這才有空看書。
皇后只好說「難得清閑」,算是給自己博一點面子。
然而繪春繼續在傷口上撒鹽,抱怨著好的柚子被華妃那邊挑走了,現在只剩下了橘子。再看旁邊的剪秋,不多碎言,給皇后剝了橘子遞上去。
說完橘子是華妃挑剩下的,繪春接著又回顧起之前蘇州的緞子也是被華妃挑走。繪春這不是在說華妃,簡直就是在和皇后強調,看看,你一個皇后啥啥都爭不過一個寵妃,皇上還是喜歡華妃啊!
皇后懶得繼續聽她絮叨,委婉暗示她,說外面庭院的牡丹歪了,讓她去好好培培土,明年還要開呢。
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華妃再得逞也只是個寵妃,怎麼也越不過皇后。牡丹再怎麼歪了,但始終是牡丹。
繪春像屏蔽了這些話一樣,還想繼續吐槽華妃,被剪秋硬攔下,這才閉了嘴。
繪春的心是好的,想要替皇后抱不平。但是,好心有時也不一定會起到好的作用。
後來,在滴血驗親時,繪春最后突然站出來,說她的手曾經碰過白礬。當時,雍正正要發怒,繪春這一舉動讓皇上延緩了懲治皇后。
繪春開始沒說,也許是因為她并沒這麼做。另外,她或許也堅信甄嬛怎麼也打敗不了皇后,直到最后皇后陷入危機,她才慌忙站出來以一貫的「忠心」護主。
如果皇后一直堅持不承認是自己在水里動手腳,說不定還有轉圜之地。
但繪春說是自己失誤,導致水不干凈。在場的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皇后指使繪春最后出來挽救局面的策略。
雍正免去皇后管理六宮事務的權利,這也說明即便繪春解釋,皇后也難以逃脫罪責了。
皇后這麼精明的人,怎麼會留著繪春這樣的下屬?只能說她還是看中繪春的忠心的,但她沒想到,太忠心也會壞大事,讓她滿盤皆輸。
「繪春」,有一種描繪春天的美好寓意,也暗喻皇后希望能夠在后宮常青,屹立不倒。
她的后位也確實如「繪春」,一直到死,都沒有被廢掉。但實際上,這種地位,也像描繪出來的「春天」一般,最終是有名無實,敗在甄嬛手下。
無論是與純元斗爭,還是與華妃、甄嬛斗爭,皇后始終都希望自己能成為雍正心中最在意的人,但總有奪去她真愛的人出現。
一方面,「繪春」寓意著皇后的渴盼與尷尬,另一方面,「剪秋」卻在各種「剪」去后宮中的新寵勢力,以及她們的孩子。
只是,「繪春」再怎麼「繪」,也繪不出皇后想要的結果,反而還將皇后送下后宮的舞台。最終,「繪春」與「剪秋」一起,成為皇后倒台的兩大助力。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