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的香港,黑幫傳說層出不窮。很多人對香港的印象也來源于《古惑仔》《黑社會》等電影。
電影中的打打殺殺、快意恩仇,確實是當時香港社會的真實寫照。在這樣的環境下,香港出現了鼎立的三大黑幫:14K,和勝和,新義安。
之前我們講過和勝和坐館「上海仔」、澳門14K教父「崩牙駒」的故事,這次就來說說在香港江湖上最具盛名的風云人物之一:「胡須勇」。
胡須勇
胡須勇曾經是香港14K話事人,在江湖上資歷超過50年,他曾拿著30把砍刀一戰成名,也被傳是劉嘉玲綁架事件的幕后黑手。
可以說只要聽到胡須勇的名字,就能讓人聞風喪膽,沒有誰敢不服的。
但有意思的是,胡須勇看起來兇悍,卻有著「鐵漢柔情」的一面,他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寫詩。不是打油詩,是正兒八經的古詩:
溫泉水綠峻山青,參天古木鳥長鳴。
四季花開蓬門處,晨曦粉蝶晚流螢。
這是他在初一寫下的第一首詩。
後來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什麼大事,他總喜歡用寫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不過,這點「文化人」的愛好,一點也沒耽誤胡須勇在江湖上打打殺殺,他的江湖路就是一條他赤手空拳打出來的血路。
名不見經傳的馬仔
「胡須勇」原名潘志勇,1948年出生在佛山。
當時他家里是地主,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潘志勇的家人不得不帶著他逃到香港避難。
到了香港之后,往日地主的風光已經不在,一家人只能住在貧民窟里勉強糊口。
好在小學時候的潘志勇比較爭氣,成績很好。父母對他給予厚望,砸鍋賣鐵供他上英文學校。
學生時代的潘志勇
可惜,潘志勇中文成績不錯,英文卻一塌糊涂。學校的老師不太看得起他,還質疑他初一寫的那首詩是抄來的。
潘志勇不服氣,又作了一首《冬夜》證明自己:
枯樹悲落葉,殘花驚飛雪。
漁火照江舟,寒山雪映月。
這首略帶悲涼的詩大概也能表達當時他在學校里的心境。
潘志勇英文不好,在學校里就不敢隨便開口說話,很有些格格不入,「就像透明人,無人嘲笑也無人問津。」
這種無視比嘲諷更令人心寒,潘志勇心里不服氣,卻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靠拳頭來發泄心里的怒火,于是打架就成了他學生時代最大的愛好。
當時香港社會非常亂,警察和黑幫互相勾結,大街上到處都看得到黑社會橫行霸道。
比起在學校里做默默無聞的差生,當然是大街上這些社會人看起來更威風。于是潘志勇也加入14K幫派,成為了一名小馬仔。
一開始,他只是一個小弟,跟在大哥后面狐假虎威,第一次拿刀砍人的時候他緊張得心都快要跳出來了。
但等到真的打完架砍完人,搶到了場子,他又覺得前所未有的暢快,年少的自尊心終于得到了滿足。
潘志勇就這樣混到了17歲,一直都只是一個小馬仔。他早早結了婚,也很快有了小孩。
有了家庭之后,潘志勇就對幫派萌生了退意,他意識到自己要承擔起男人的責任,不能整天這樣混日子。
于是他暫時退出了幫會,開始打零工掙錢養家。
然而或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這次退出不久后,潘志勇很快又重新拾起了刀柄。
30把砍刀一戰成名
潘志勇在孩子出生后,在塑膠廠、制衣廠等地方做過很多份工。
但是社會上的日子并不比學校里好混。
學校里老師和同學看不起他,社會上那些老闆還是看不起他。不止如此,他還常常被拖欠工資,日子越來越難過下去。
終于,潘志勇忍無可忍,不愿意再過這種憋屈的生活,他決定重新回到幫派。而且這一次,他不再做小弟,他要自己當大哥,做人上人!
為了實現當大哥的夢想,潘志勇開始找武館學習武術,鍛煉自己的身手,并且留起了胡子,讓自己的形象看上去更兇狠,「胡須勇」的綽號由此而來。
潘志勇一邊養精蓄銳,一邊留意著自己在幫派里上位的機會。
終于在1975年,27歲的胡須勇等來了這個機會。
當時14K在旺角有一處麻將館,經常被內地的「大圈幫」鬧事,但是由于對方人多勢眾來勢洶洶,沒人愿意出這個頭。
潘志勇就主動請纓,放話一定將這些人趕出14K的地盤。
他讓麻將館裝上電動門,又買來30把大砍刀,做好準備和「大圈幫」殊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