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這部劇里面的宮斗高手不在少數。
比如機關算計的曹琴默,陰險絕情的皇后,陰狠毒辣的安陵容,以及狠而無心的端妃。
但為什麼甄嬛成了最后的贏家呢?除了天時地利人和,甄嬛還有一個軍師。
這個人就是甄嬛的媽媽,真正的宮斗高手。
甄母第一次出場,是甄嬛被選為妃后,全家跪著迎接甄嬛,當時甄母雍容華貴,端莊大方,一看就是當家主母該有的樣子。
後來芳若姑姑來甄府做教引姑姑,公公宣完旨意,甄嬛親自給芳若姑姑行了禮,就連甄母也是低頭行禮的。
其實以甄母的身份,是不必如此謙卑的,但芳若姑姑是宮里的人,甄母禮儀慎重到位,芳若姑姑也會悉心教授甄嬛。
甄母給公公的謝禮是厚厚的銀票,這個份量其實是把安陵容的那份也給算進去了。
甄母做事情商真的很高,這樣既不會讓安陵容難堪,以致被宮里的下人小瞧;以后安陵容跟甄嬛一起進宮,同為皇帝的妃子,姐妹關系穩固些,甄嬛也能在后宮好好生存。
可惜啊,安陵容不配!
後來甄母三次進宮,但最為經典的,還是第一次進宮。當時甄嬛小產后利用胡蝶復寵,恩寵如日中天,甄家也一榮俱榮,甄母還被加封為了一品誥命夫人,得以進宮見甄嬛。
甄嬛受寵,甄母卻從未恃寵而驕,反倒是更加低調,恭恭敬敬向甄嬛行禮。
反觀華妃的哥哥年羹堯,因為妹妹得寵,自己有軍功在身就囂張跋扈,不僅敢讓百官跪迎,還敢使喚皇帝的蘇妃,甚至對蘇妃口出惡言,結果就是蘇妃瘋狂給皇帝上眼藥,年羹堯自己也一步步走向了絕境。
甄母夸贊流朱和浣碧長得更好看了,一方面是因為她有修養,另一方面她和氣對待兩個丫鬟,兩個丫鬟也會對自己女兒更加忠心。
甄母觀察能力也很強,她一眼看出了甄嬛對浣碧的區別對待,小心叮囑甄嬛:
「娘娘心疼侍女是不錯,但身邊的侍女打扮得太好,恐怕遭人側目非議。」
丫鬟打扮得太好,一來有勾引皇帝的嫌疑,二來別人也會覺得甄嬛恃寵而驕,不僅讓人拿捏了把柄,甄嬛也會遭到嫉恨。
後來甄嬛將安陵容送的2件蜀錦衣服拿了一件給浣碧,浣碧穿出去招搖被安陵容看到,直接離間了安陵容跟甄嬛的感情。甄媽媽為人處世的能力太強了。
當小允子催促時間到了時,甄嬛想讓甄母多留一會兒時,甄母即使不舍,還是趕緊離開,不給別人留下嚼舌根的機會,不能讓皇帝以為甄家恃寵而驕。
其實甄母的為人處世之道,大多是從甄嬛這個女兒身上體現的。
第一集甄嬛拒絕溫實初、幫安陵容解圍的話術,說得滴水不漏;當甄嬛被太后刁難時,她能機智應對;當華妃打壓排擠她時,甄嬛也能做到不卑不亢。
甄嬛能夠贏到最后,跟她做人是有很大關系的。在跟皇帝御花園相見時,甄嬛便說過,做人如果只是開頭美好,結局潦草的話,倒不如松柏四季常青!
甄母的教育,對甄嬛的人生之路,都是有著很大影響的。
在夫妻相處之道上,如果甄嬛能夠聽進去甄母的話,她的生活會好過很多。
甄母第一次進宮覲見甄嬛,浣碧得意地炫耀甄嬛得寵,說皇帝賞賜了甄嬛蜀錦制成的玉鞋,上面綴滿了珠寶。遞給甄母的茶,也是今年新上貢的雪頂含翠。
當玉嬈問起姐姐甄嬛跟姐夫時,甄嬛說:「我有時總得想著對他說什麼好,說什麼他才會高興,也挺累的。」
甄嬛明顯是將皇帝當成了尋常人家的夫君,這是一個危險的開始。甄母趕緊將自己多年的夫妻相處之道傳授給甄嬛。
哪怕是尋常夫妻間,也少不得謹慎二字來保全恩愛,何況是帝王家,娘娘與皇上還有君臣之分。
即使是尋常百姓家的夫妻都難有真心,何況是君臣之間的愛情,甄母希望甄嬛不要對皇帝期望太高。因為皇上的心思從來就是這世上最難揣摩、最難把握,也是最不可信賴的東西。
但凡甄嬛能夠聽進去,對皇帝少些期待,也不至于迷失在皇帝的情愛里失去了清醒,連吉服破損是有人故意設計的都未曾察覺。
最能體現甄母處理親密關系能力的,是浣碧身份這件事。
甄母能一眼看出甄嬛對浣碧的區別對待,難道看不出甄遠道對浣碧的區別對待嗎?
甄母知道甄遠道出軌了,但是權衡利弊后,甄母選擇了沉默,沒有說破,維持住了夫妻表面的恩愛。
其實甄母對甄遠道,真的沒話說。甄遠道有咳疾,甄母春日給他熬杏仁百合,秋日里給他蒸川貝白梨,悉心照顧甄遠道。平日里甄母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兩個女兒也教育得很出色,知書達理,秀外慧中。
至于浣碧,即使穿得比旁人好,做了甄嬛的貼身丫鬟,學習的內容大多是如何服侍主子,對甄嬛和玉嬈都構不成威脅。
沈眉莊有不少姨娘,但甄母沒有生出兒子,甄遠道卻沒有納妾,可見甄母夫妻相處情商之高。甄母越是沉默,越是善待浣碧,甄遠道越是愧疚,甄母越是能夠保全自己和兩個女兒的生活質量。
婚姻和戀愛是不一樣的。戀愛中可以作天作地,眼里容不得一點沙子,但是婚姻有時候是需要妥協的,太過計較是過不下去的。
甄母給甄遠道,給浣碧留退路,其實也等于是在給自己留退路。甄母的隱忍,換來的是甄遠道的敬重和主母的榮耀,以及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甄母真的很懂夫妻相處之道。
真正的當家主母,必須得是格局夠大的人。這一點皇后還真得跟甄母學學,皇后聰明卻眼界狹窄,總盯著后宮妃嬪的肚子,跟一群女人爭風吃醋。
宜修得了正妻的名分,卻因為做人做事不留退路,最后斷了自己的后路,什麼也都得不到。
甄母并不是妃嬪,但她卻深諳后宮中的那些彎彎繞繞。
在甄嬛進宮之前,甄母叮囑甄嬛后宮生存之道,跟祺嬪家人以及沈家人的格局高下立判。
常聽人說,一入宮門深似海,如今也輪到自家身上。你此去要多多心疼自己,后妃相處更要處處留意,不要與人爭執起事端,尤其是最得寵的華妃,將來你若能有福氣,做皇上寵妃自然是好,但自己的性命更緊要。
沈家是將眉莊作為皇帝寵妃培養的,一顰一笑都要符合皇家規范,沈家教的是如何獲寵,如何取悅皇帝。
祺嬪的家人也是只顧著讓女兒爭寵,卻沒教祺嬪后宮生存的智慧;但甄家培養女兒,舒心快樂是第一位的,教的是如何在后宮生存,如何保全自己。
當甄母第一次見到甄嬛,甄嬛跟母親談起跟皇帝的感情時,甄母趕緊提醒:「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當時甄嬛屋里有一只皇帝送來的鸚鵡,鸚鵡容易學舌,甄嬛當時還以為母親太過謹慎。
其實甄母說的鸚鵡,不僅僅是指那只真的鸚鵡,宮中耳目眾多,隔墻有耳,宮女太監人多口雜,說話做事還是小心為上。
甄遠道升官后,甄母的小心謹慎也并未放下。第二次她入宮去見甄嬛時,依舊按規矩給甄嬛行禮,絲毫沒有恃寵而驕。
甄遠道升官后,整個甄家謹言慎行,生怕樹大招風,遭人嫉恨。如果甄嬛沒有陷入皇帝的情愛里,牢記君臣的關系,也不至于因為談論朝政被皇帝忌憚不滿。
但縱觀甄嬛的一生,她確實非常優秀,無論是自身的品德修養,還是才學能力,甚至眼光格局,黑化后的宮斗手腕,都是甩其他人一大截的。
有時候真的不能怪皇后斗不過,只怪甄嬛太能干,甄嬛媽媽教出了個太后女兒。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