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文|粉豬君
編輯|粉豬君
«——【·前言·】——»
1993年的華語影壇,誕生了一部非常奇特的電影,它在國外各大電影節斬獲無數大獎,但是在華語電影圈卻顆粒無收,雖然這是部兩岸三地電影人合拍的作品,但台灣的金馬獎,卻以導演是大陸人為由頭,拒絕為其頒發任何獎項。
香港的金像獎,也因為該片幕后班底中,香港人數量不夠要求,直接把它擋在了大門外,還有內地影壇,也因為該片的故事涉及到了敏感點,所以連上映都沒得到允許,直到獲得國際大獎后才獲準公映,但是卻不能參加,金雞、百花等獎項的評選。
這一番「墻內開花墻外香」的遭遇堪稱魔幻,而這部電影便是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
«——【·一代經典的誕生·】——»
《霸王別姬》這部作品的誕生,當然還要從原著作者李碧華說起,她雖然是50年代出生的,但跟現代人也有很多相通點,比如在青春懵懂的年紀喜歡磕CP,不過現代的小女孩,磕的是肖戰,王一博,而李碧華磕的是狄龍,姜大衛。
當時這兩人沒少合作拍電影,其中一部《報仇》讓李碧華記憶深刻,并因為這部電影,開始對京劇有了興趣,而這部電影中姜大衛飾演的角色,名字叫做關小樓,張豐毅飾演的角色名「段小樓」,便是由此而來。
1979年的時候,李碧華創作出了《霸王別姬》的第一版劇本,并在1981年,被羅啟銳拍成了兩集電視劇,當然那時候并未引起很大的反響,4年后,這個劇本又被李碧華改編成了小說出版,開始逐漸有了些名氣。
李碧華
時間來到1987年,李碧華的另一本小說《胭脂扣》,被成龍的威禾電影搬上了大熒幕,當時他們還想把《霸王別姬》也拍出來,但是考慮到同性題材比較敏感,因此最終沒有成行。
但是成龍的經紀人陳自強,卻非常的欣賞這部小說,在一次與好友聊天的過程中,推薦對方買下了《霸王別姬》的改編權,而這個人的名字便是,徐楓。
徐楓
她是六七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武俠女星,像《龍門客棧》《俠女》等片,都有她參與演出,後來事業巔峰期隱退,嫁給了湯臣集團的董事長湯君年,上海陸角嘴的湯臣一品,就是這個集團開發的。
雖然徐楓退出了大熒幕,但她卻并未離開影壇,而是在丈夫的支持下,于台灣創辦了湯臣影業,這部《霸王別姬》,就是該公司投資拍攝的,在拿到了小說版權后,徐楓便開始物色起了導演。
1988年5月份,她去參加戛納國際電影節,在這里認識了,帶著《孩子王》參展的陳凱歌,雖然這部作品沒獲得很好的評價,被媒體給頒了個諷刺性質的「金鬧鐘獎」,但徐楓卻對該片很是喜歡。
而且他之前也看過,陳凱歌的《黃土地》,覺得這位導演很有才華,于是便發出了邀請,想讓他來執導這部《霸王別姬》,我們現在當然知道,該片是中國影史上的一座豐碑,但那時候的陳凱歌可不這麼認為。
當時他還是個很有理想,并且極為高傲的文藝青年,以藝術片導演自居的他,放不下架子去拍《霸王別姬》這樣的通俗小說,不過徐楓一直沒有放棄,有事沒事就去跟陳凱歌探討一下,高雅跟通俗的辯證關系。
她花了一兩年的時間,才說服陳凱歌,愿意放下身段擁抱通俗,接著他們便開始找演員,關于選角的過程,現在網上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就是原定的主角是尊龍,後來因為條件沒談攏,所以才換上了張國榮,其實這個說法錯了一半。
«——【·選角風波·】——»
《霸王別姬》的第一人選,從一開始就是張國榮,不管是投資人徐楓,還是原作者李碧華,心中的最佳人選都是他,而張國榮也對這個角色期待已久,但是到了簽約的時候,卻出現了問題。
因為那幾年他比較忙,還有別的片約等著開工,所以希望能在四個月內拍完《霸王別姬》,但是陳凱歌卻認為,有時間限制的話會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因此洽談陷入了僵局,就在這個時候,尊龍突然殺了出來。
他托人找到徐楓,表示自己想演程蝶衣,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尊龍是戲班出身,師從粉菊花,跟林正英他們是師兄弟,拍這部《霸王別姬》,正好是專業對口,而且那時候他已經憑借《末代皇帝》,在國際上積攢了不小的名氣,如果有他加盟,那肯定能增加本片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因此徐楓沒做過多的考慮,便安排人跟尊龍方面,開始了具體的合作洽談,當時的媒體曾報道過這個事情,張國榮辭演《霸王別姬》,尊龍千萬片酬接棒,那後來怎麼又換回張國榮了呢,其實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徐楓見到了尊龍的真容,1991年12月6號,亞太影展在台北開幕,徐楓、尊龍、 張國榮三個人,都去做頒獎嘉賓碰了一面,不管張國榮心里怎麼遺憾,面上是還很有風度地和尊龍握手,說:「我們都看你的了」,徐楓在一旁打量二人,越看越感覺不對勁。
雖然她之前跟尊龍見過一面,但當時二人還沒合作《霸王別姬》,所以徐楓卻并未仔細打量尊龍,只感覺他長得很是俊俏,這第二次見面,她才發現尊龍俊是極俊的,但是卻不同于輪廓柔美的張國榮,尊龍的面部線條太硬了,一張臉棱角分明,怎麼看都不適合演程蝶衣。
恰逢那幾天也是金馬獎的頒獎禮,所以各種宴會觥籌不斷,徐楓就不停地,在各種場合巧遇尊龍邂逅張國榮,兩張俊臉對比下來,直折磨得她痛苦到失眠,然而這時已經跟人說好了,怎麼能隨便再把人家給換掉呢,好在這時尊龍的狗救了她。
要說尊龍在整件事前后的表現也很奇怪,之前為了競爭這個角色,托了好多人找徐楓,傳達自己想演程蝶衣的強烈意愿,看起來是極為誠懇的,可真到了簽合約的時候,他卻提出了不少苛刻條件。
根據《霸王別姬》美術設計師,楊占家在《因為我有生活》一書的記載,尊龍的要求包括住北京最好的飯店,推開窗戶就能看到優美的風景,房間有美國的飲用水和水果,上午不能拍戲,因為他要休息。
最關鍵的是他的兩條愛犬,還要享受各種優渥待遇,這直讓徐楓怒火中燒,不過她也總算有理由換掉尊龍了,然而此時其心中仍是忐忑的,畢竟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她現在又回頭找張國榮,人家怎麼可能會隨便同意呢。
但是讓她怎麼也沒想到,之前還在糾結檔期的張國榮,這次居然好說話的不得了,怎麼說怎麼是,完全沒二話,而他能有這樣的轉變,徐楓得要感謝兩個人,一個就是導演陳凱歌。
本來張國榮對《霸王別姬》的熱情已經冷卻,但是陳凱歌很神秘地去了一趟香港,兩人一番交流之后,張國榮直接被他的誠意打動,對程蝶衣再次燃起了熱情,徐楓應該感謝的第二個人就是黃百鳴。
當時張國榮簽約的公司,就是黃百鳴的東方影業,他認為《霸王別姬》這部戲,對于張國榮在藝術方面的成就會有很大提升,因此把張國榮的其他片約往后順延,這樣就幫他解決了,之前導致雙方分歧的檔期問題,一個即將留名影史的程蝶衣,便在這時候定了下來。
而其余演員的選擇,也并不是一帆風順,比如女主角曾考慮過許晴,因為她在前一年剛演了,陳凱歌的《邊走邊唱》,只是後來不知什麼原因換成了鞏俐。
還有霸王的扮演者,徐楓曾問姜文想不想演,但是這個張麻子沒有正形,他說想試試演虞姬,幸好後來沒達成合作,那畫面想想都刺激,反正就是經過一番操作之后,1992年2月份,《霸王別姬》正式在北京開機了。
«——【·合力鑄就經典·】——»
為了能打造一部經典,本片邀請到了一個可謂豪華無比的幕后班底,首先制作配樂的,是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趙季平,給蝶衣化妝的是葉派嫡傳人宋小川,給蝶衣配唱的是張派名家溫如華,連畫場景的人,都是國家一級電影美術師楊占家。
而台前的那些演員們,即便是片中的配角們,也都演技卓群,這其中尤以蔣雯麗的表現最為亮眼,那時候的她只有26歲,雖然出場僅幾分鐘,而且還沒有濃妝艷抹,穿金戴銀,但她仍用精湛的演技,把一個風塵女子刻畫的入木三分,讓觀眾們過目難忘。
在此之外,鞏俐,張豐毅,葛優,還有那些小演員們全都無比出彩,當然,要說本片的靈魂人物,那還得是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他的扮相異常華美,唱腔如夢如幻,外加亦雌亦雄的風采,讓所有的觀者都驚為天人,那「不瘋魔不成活」的演繹,更是把這個角色塑造成了,足以載入中國電影史冊的存在。
本片在1992底制作完畢,因為有張國榮的這一層關系,黃百鳴直接拿到了,該片的香港市場發行權,于1993年1月1號,作為東方院線的開業之作登上了大熒幕,19天的時間里,拿到了900多萬港幣的票房,排到了年度票房榜的40名開外。
相較于兩三千萬的投資來說,這個成績屬實有點差強人意,如果再晚個半年上映,我相信肯定會是另一種境遇,因為1993年5月24日,《霸王別姬》榮獲了第46屆,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這是華語電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獲得這個,譽滿全球的國際性大獎,也正是因為金棕櫚的榮譽加持,使得《霸王別姬》年底在韓國上映時,拿下了1993年,韓國市場華語片票房榜的第四名。
«——【·跟風之作·】——»
雖然《霸王別姬》在香港的票房不怎麼樣,但很多導演還是有藝術追求的,因此當年便有人,又翻拍了李碧華的兩部小說,第一個人是羅卓瑤,她拍的作品叫《誘僧》,由陳沖,張豐毅,吳興國等人主演,這陣容很明顯是想要復刻《霸王別姬》。
而且資方還很聰明,電影10月份上映,9月份就把它送去了威尼斯電影節,但是羅卓瑤畢竟不是陳凱歌,《誘僧》沒有拿到什麼獎,上映后也只收獲了400多萬港幣的票房。
相對來說,李碧華的另一部小說改編作品,口碑就要好上不少了,畢竟該片的導演是鬼才徐克,而這部電影的名字便是——《青蛇》。
«——【·徐克口碑最高的作品·】——»
其實該片的發起人是吳思遠,1993年正是思遠影業創辦20周年,因此他便想拍一部好的作品,當做20周年紀念,而1993年的最好的作品,就是《霸王別姬》,所以他依樣畫葫蘆,找到了李碧華買下了《青蛇》的版權,并邀請到合作過好幾次的徐克擔任導演,而該片也成為了徐克親自指導的作品中,口碑最高的一部,沒有之一。
這部作品之所以飽受贊譽,最關鍵的就是徐克借助電影,表達出了自己對女性、對愛情,對人性的深刻體悟,幾分鐘的時間,咱們也無法解讀這樣一部經典,大家可以看看其他UP的深入解讀 ,絕對值得回味數遍。
在此之外,那最懦弱無能的許仙,霸氣十足的法海,風姿綽約的白素貞,向往七情六欲的小青,都讓這個離奇的故事充滿了說服力,然而這些最合適的演員們,其實在《青蛇》籌備之初,大部分都不是第一人選。
徐克在最開始選角的時候,想要讓梅艷芳飾演青蛇,鞏俐飾演白蛇,但是兩人因為各種原因,接連辭演了本片,據徐克在采訪的時候說。
最初角色的性格,就是根據她們而設定的,之后換了王祖賢與張曼玉,不得不再次進行修改,如果當初梅艷芳與鞏俐參演《青蛇》,估計本片又會是另一種味道。
還有男主角許仙,李碧華早就想好了,想讓張國榮來演,然而他卻瞧不上這個角色,片中的許仙既被美艷的白蛇姐姐,吸引得不可自拔,又無法對妖冶的青蛇妹妹不動心,最后還扛不住來自法海的巨大壓力,在張國榮嘴中就是個「衰仔」。
最后,吳思把有戲曲版《白蛇傳》經驗的吳興國,推薦給了徐克,才有了這個版本的許仙。
還有片中的靈魂人物法海,也是有過多種考慮,直到有一天,簽約到了徐克旗下的趙文卓,到電影工作室去處理事情,被徐克拉過來試了試妝。
沒想到美術造型張叔平看到后,連聲叫好,這個被二創了無數次的法海,也就應運而生了,即便很多人沒看過《青蛇》,但也肯定在某些短視訊中,看到過大聲喊著「淦」的趙文卓。
本片現在看來雖然是部經典,但在當年卻不怎麼受金像獎評委們的喜歡,提名三個獎項,最終一個都沒有拿到,在金馬獎上更慘,連提名都沒有,這命運跟《霸王別姬》如出一撤,而在商業方面,該片也意外失利。
因為那個檔期,他們碰到了爾冬升的《新不了情》,不管台前演員的咖位,還是幕后的制作班底,亦或者是投資費用,《青蛇》都占著巨大優勢,但是最終收獲的票房,卻只有949萬港幣,排到了年度票房榜的第40名,而《新不了情》卻拿到了3100萬港幣,是年度第三,這結果屬實讓人意外。
1993年的張曼玉其實是挺忙的,除了這部《青蛇》外,她還出演了另外10部電影,大多數票房都是過不了千萬,這里面有一部的風格很是特殊,至今讓我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說是童年陰影,它的名字便是,《東方三俠》。
«——【·杜琪峰的邪典之作】——»
本片是一部很有矛盾性的作品,明明故事設置中有「皇權宦官」,但時代背景卻是在未來的半科幻都市,明明內核是古代豪俠的武林之風,但主角卻是「超級英雄」的漫畫設定,這些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我猜想是受到了兩方面的影響。
一是那幾年的武俠風掀起,作為TVB拍武俠劇出身的導演,杜琪峰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風潮,但他還不想一味的走別人走過的路,恰逢那時候蒂姆伯頓的《蝙蝠俠》系列,在商業上大獲成功。
證明了略帶陰暗的城市造型,以及略帶夸張的現代英雄扮相,也是觀眾們愿意買單的商業元素,于是兩者相加造就了這樣一部,在華語影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奇幻作品。
片中梅艷芳、楊紫瓊和張曼玉,三位女性蝙蝠俠般的酷辣造型,天馬行空的飄逸美感,一點也不輸于徐克對東方不敗的重塑,而且更為豪邁奔放。
但這還不是本片最大的亮點,血腥,末日,暴力的cult元素,才是觀眾們沉迷的關鍵,尤其是公公最后被炸成骷髏的一幕,雖然是模仿了《終結者》,但是在那骨架上沾滿血肉的造型,在當年無疑嚇壞了不少的小朋友。
本片雖然風格相當前衛,而且還有梅艷芳、楊紫瓊,張曼玉這樣的頂尖女星扛鼎,但奈何上映的前一天,碰到了李連杰的《獅王爭霸》,因此最終的票房成績相當一般,在可以查到的票房榜單上,它只有可憐的190萬港幣票房。
不過有的網友說,這個數據有誤,該片真正的票房成績,其實有900多萬,我判斷后者應該是對的,因為當年的9月份,本片還推出了續集,《現代豪俠傳》,在當時拿到了500多萬港幣的票房。
一般續作成績都不會超過前作,更不用說《現代豪俠傳》的質量,也比《東方三俠》差了很多,因此前者拿到900多萬港幣是可信的。
«——【·千面影帝梁家輝·】——»
其實《現代豪俠傳》還能多拿點票房,但是很可惜在上映的當天,碰到了一部「屎尿屁」齊飛的無厘頭電影,而這部作品便是王晶執導的,《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
該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帥哥美女超養眼,劉德華正是最帥的年紀,搭配著壞壞的笑,哪個女孩不喜歡,而鐘麗緹也在這部處女作中,展現了自己那誘人的身材,還有李婉華更是讓觀眾們驚艷,簡直不要太美。
但是在我個人看來,這三個人加在一起,也不如一個梁家輝出彩,這時候的段王爺正值顏值巔峰期,但他卻能毫不顧忌形象的放飛自我,耍賤賣萌大搞[色.情]擦邊球,配上王晶恰到好處的屎尿屁台詞,別說李婉華了,就算觀眾們也被逗得,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
本片雖然是屎尿屁的惡搞喜劇,但整體上的完成度卻很高,而且劇情非常的緊湊,屬實算是香港電影最癲狂年代的代表作,而它在當年也比較受歡迎,上映后共拿到了近1800萬港幣的票房,僅次于王晶的《鐵雞斗蜈蚣》,排在年度票房榜第18位。
而這還只是劉德華本年度第二賣座的片子,或許是因為上一年,《戰神傳說》的票房慘敗,因此1993年的劉德華非常謹慎,之前他每年都拍10多部作品的他,到了這一年僅僅拍了4部片子,而這里面最賣座的一部,仍然是王晶執導的,它的名字便是,《超級學校霸王》。
«——【·王晶為什麼捧張衛健·】——»
本片堪稱群星云集,僅四大天王就請到了三個,此外還有邱淑貞,任達華,鄭伊健等人參演,為的就是想要捧紅一個張衛健,王晶為什麼要捧他,網上流傳的最廣的一個版本,就是因為那時候香港黑社會猖獗,整天的騷擾影視圈。
王晶擔心哪天周星馳遭遇意外,自己就沒可用的演員了,因此想要打造第二個周星馳,不過在我看來,卻有第二種可能,王晶在自傳中說過,他在1992年,跟周星馳因為籌拍《少年李小龍》鬧掰,因此可以推斷,他是因為不想再跟周星馳合作,所以才捧張衛健的。
在《超級學校霸王》上映的四個月前,王晶邀請了楊紫瓊,鄭裕玲,張曼玉,張敏,吳君如等多位一線女星,與張衛健合作拍攝了《武俠七公主》,這陣容著實不算小了,但最終的票房卻沒過千萬。
或許當時的王晶認為,這些女星的票房號召力不夠,因此便找了三大天王,以及其余當紅演員,給張衛健做配角,拍出了這部《超級學校霸王》,本片的靈感是來自于,王晶年初拍攝的《城市獵人》,他把那部電影中,僅僅只是插曲的「街頭霸王」,延展成了本片的主基調。
在此之外還融合了,《馬里奧》《哆啦A夢》《七龍珠》,等一系列日本漫畫或者游戲元素,堪稱是大雜燴了,不知道被蹭IP的卡普空,任天堂,小學館,集英社作何感想,當然,作為觀眾,我們只需要關心本片的質量就行了。
雖然是一部大雜燴作品,但正值壯年的王晶,卻依靠著嫻熟的編劇本領,把這些元素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使影片從頭到尾充斥著瘋癲搞笑,尤其是最后的大決戰戲份,角色全部到場,大雄化身賽亞人,王晶的各種奇思妙想在此時宣泄一空。
雖然本片的質量尚可,然而最終收獲的票房卻只有1800萬港幣,年度第16的名次看著還可以,但相對于三大天王,以及其余當紅影星的陣容來說,肯定是算不上大賣的,而且張衛健這個毫無爭議的主角,也未給觀眾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王晶便暫時放棄了他,一年后又回頭找周星馳合作去了。
1800萬港幣雖然不是很多,但就像前面說的,這已經是劉德華本年度,最賣座的影片了,之前他一直是,僅次于雙周一成一李的存在,但是到了1993年,他的這個生態位卻被別人占據了,此人還不是別人,正是《至尊三十六計》中,穩壓他一頭的梁家輝。
«——【1993年輝煌的梁家輝·】——»
1993年的梁家輝,迎來了事業的爆發期,一整年參演的電影,足足有11部之多,除了前幾期我們提到的,《東成西就》《水滸傳之英雄本色》,以及《神經刀與飛天貓》外,他還有《追男仔》《玫瑰玫瑰我愛你》等,質量尚可的作品推出。
不過這幾部中他的演繹基本雷同,都是搞怪耍寶的形式,而在此之外,該年度他還有兩部片子很值得一講,其中第一部還是與王晶有關,不過這次他只是做監制,影片的導演是劉偉強,而該片的名字便是,《新人皮燈籠》。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對情侶慘死,男人被改了命運,需要十世受苦,而女人則被被扒了皮罩在燈籠上,永世不得超生,在一番機緣巧合之下,兩人最終得以復仇的故事,本片因為跨越兩個時空,所以梁家輝要扮演兩個角色。
一個是前生,一個是今世,一個正派瀟灑,一個浪蕩猥瑣,這兩種迥異的性格都被梁家輝,演繹的活靈活現,而那片中搞笑的台詞,以及挖糞坑刨尸骨、女鬼附人身等,庸俗、恐怖,暴力的戲份,都讓該片成為90年代,香港電影中的一朵奇葩。
除了《人皮燈籠》外,梁家輝這一年還有另一部作品很是重要,該片重要不單是因為影片質量高,最重要的是它在港片,由盛轉衰的這個年份,為香港電影人展示了一條轉型之路,而這部電影的名字便是,《新難兄難弟》。
本片是陳可辛執導的,UFO電影公司出品的,該公司成立于1991年,當時的曾志偉與陳可辛,看到香港影壇如此瘋狂,都在跟風拍攝武俠片、惡搞片,于是他們決定自己成立公司賣片花,然后集結一批導演,專門拍一些不跟風的高質量作品。
但是他們轉了一圈下來,卻發現沒幾個人愿意跟自己玩,畢竟跟風就能賺錢,誰會想著再去創新呢,最終只有李志毅、張之亮兩個人,愿意加入UFO,而公司成立后獨立制作的第一部作品,便是1993年2月份上映的《風塵三俠》。
當時的武俠片泡沫還沒破裂,台灣片商看到這個片名,以為是部武俠電影呢,所以很樂意買下版權,但仔細了解后才知道,這是一部都市愛情喜劇,那瞬間就沒了欲望,最終砍了一半版權費才同意購買,可見UFO創辦之初的艱難。
但是沒想到,《風塵三俠》上映后非常成功,僅在香港就拿到了1700萬港幣的票房,相對于梁家輝,梁朝偉,這不算頂級的陣容來說,算是個很不錯的成績了,于是UFO繼續用梁家輝,梁朝偉,拍攝出了《新難兄難弟》。
本片可以看做是,對粵語殘片的致敬之作,首先片名就是很明顯致敬了,1960年謝賢,胡楓主演的《難兄難弟》,而在人物塑造上,則有1953年《危樓春曉》的影子。
比如梁家輝那句口頭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雖然最早出現于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中,但影視劇里最早出現,卻是《危樓春曉》中,阿威哥的口頭禪,而這個角色的扮演者名叫吳楚帆,梁家輝飾演的楚帆就是由此而來。
那兩部老電影主要表達了,五十年代底層人民生活雖然艱苦,但是卻非常的團結、樂觀,而這部《新難兄難弟》也是類似題材,講述了兒子始終不理解父親,為什麼總是為別人著想。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見到了年輕時候的父親,兩人相處過程中,他不但理解了父親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而且還成為了好哥們,正對應片名《新難兄難弟》,這個故事是不是很熟悉,前幾年韓寒的《乘風破浪》,基本上跟本片差不多。
比如《新難兄難弟》中,楚帆有一個鄰居叫李嘉成,映射的正是還未發達的李嘉誠,而《乘風破浪》中,彭于晏的小弟「小馬」,映射的是還未發達的馬化騰,可以說相似性是很大的,只不過在影片質量上,后者還是遠比不上前者的。
《新難兄難弟》里面,陳可辛借著穿越的噱頭,講述了父子和解的溫馨故事,在此之外更將觀眾們帶回了,那個香港人貧窮、苦惱,卻不懈奮斗的年代,外加劉嘉玲、袁詠儀,李子雄等演員的加入,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電影的可看性,至于這可看性有多強,咱們可以對比下當時的票房。
本片是在1993年12月11號上映的,一個星期后就遇到了,李連杰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1天后還遇到了《白發魔女傳》續集,梁家輝,梁朝偉的票房號召力,相對于這兩部片子毫無勝算,但是沒想到最后它卻是最大贏家。
«——【·結語·】——»
《魔教教主》與《白發魔女傳》續集,都只是拿到了1100多萬港幣的票房,而《新難兄難弟》卻拿到了2100萬港幣的票房,幾乎是那兩部片子加在一起的成績,而該片的成功也證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跟風也是可以拍出,票房大賣的作品。
在那個港片即將走下坡路的時間,這無疑為不少有才華的電影人,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操作經驗,而這也成為了,港片盡皆過火之后唯一的出路,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喜歡的朋友麻煩點個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