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陰暗面,學會正視自己的陰暗面,是我們所必然要經歷的事情。
在《知否》原著里,有一種人,他們永遠見不得旁人過得比自己好,尤其是在當你的日子好過她許多的時候,她的心態便會變得更加不平衡,甚至會公開處處針對你。
而康姨母便是其中的典型。
對比出來的幸福
俗話說的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康姨母得知自己妹妹家的庶女得嫁高門,且丈夫還對她疼愛有加之時,她的心態便已經扭曲到了極致。
當康姨母開始選擇與身邊的人暗暗較勁時,她便已經掉入了一個難以逃離的陷阱。
往往對比后得出來的傷害值最大。
而在康姨母這里,尤甚。
康姨母不明白,為什麼明明自己生來尊貴,自小便得爹娘的疼愛遠甚于自己的兄長和妹子,還會落到這等地步:
自己夫妻情感不睦,丈夫見天的貪圖她的嫁妝討小老婆,宅子里一堆小妾的孩子等著她出銀子,自己的孩子婚嫁也不順遂……
可凡事有因必有果,康姨母落到這個地步,完全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康姨母這種人,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知足。
在她看來,嫡女生來尊貴,庶女就該比嫡女嫁的差許多,所以,當盛明蘭以侯門主母的身份嫁與朝堂新貴的時候,康姨母,心態失衡了。
她眼紅盛明蘭,不僅僅是因為她是自己最討厭的妾室所出,最重要的,則是因為她嫁的人,是朝堂新貴,顧廷燁。
或許,在她的眼里,幸福就是對比出來的。
登高必跌重。
原本,她覺得自己嫁的比妹妹還要好,日后的日子以定會一如往常一般一帆風順,卻沒想到自己在這上面栽了大跟頭。
若不是自己咬牙硬撐著,指不定丈夫就直接寵妾滅妻了,而自己妹子的生活卻越過越紅火,這一點,是她所深恨的。
原本一帆風順的美好人生,現如今出了岔子,甚至自己從前那點在人前竭力維持的資本都在漸漸消退,這叫她怎能平復?
更何況,對方還是她從小便看不起的妹妹,這下,康姨母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
不甘的種子從此種下,越長越大。
人總會有心理失衡的時候,但關鍵就看你能不能把握控制好它,很明顯,康姨母沒控制住。
她讓自己的陰暗面徹底露出來,暴露在陽光之下,讓這份惡意無所遁形。
而接下來康姨母所做的事情,則完全超乎了人的想象。
損人不利己
康姨母開始將計劃付諸于行動時,卻完全沒有想過事情的后果。
第一件,便是她將自家庶女塞進侯府做妾的事情。
當康姨母這邊開始著手行動,準備往侯府塞個小妾惡心盛明蘭的時候,她卻完全忘記了那頭嫁與盛家大房的嫡長女康允兒。
康允兒的親事是誰給保的媒?
當然是盛家老太太給保的!
而當康姨母將刀揮到她最心愛的孫女面前時,盛老太太怒了,她即刻寫信給宥陽老家長房,告知康姨母的惡行,暗暗詮釋了什麼是「母債女償」。
要知道,盛老太太于整個盛家大房可謂是有大恩的。
而康姨母這麼一攪和,康允兒在盛家大房的日子,自然是不好過的。
康姨母是夠聰明,但聰明往往反被聰明誤這個道理,她卻是全然忘記了的。
在這件事情里,康姨母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想過自己女兒幸福的。
她想到的,只有逞一時之快,光顧自己圖著爽快了,全然不顧自己孩子的幸福。
倘若她能在做事情之前多想、多顧忌一下后果,估計日后也不會落到如此地步。
且文中表示,損人不利己這事康姨母還不止做了這一次。
下毒害盛老太太便是她的二次明晰作案,而這更是她自食惡果的最終結果。
當康姨母在下毒時,簡直是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見不得旁人好是最大的惡。」
當一個人開始出現心里不平衡的時候,這說明,他還是正常的。
但當這份惡意開始放大,逐漸蠶食你心中的美好與良善時,你就要注意了:
這往往是人性最脆弱的開始。
而當利益與欲望糾纏的時候,這場艱難的抵抗便開始了。
王家回京之日,康姨母便開始了自己的打算。
她想起從前的不平,想起盛明蘭所得到的潑天富貴與體面,甚至還聯想到了自己女兒所受的苦,于是,她越想越亂,甚至于生了惡毒心思。
盛老太太中毒昏厥,自己的妹妹來向請自己討教辦法,她一想到日后可以通過王若弗來控制整個盛家,甚至于盛明蘭內蒙古小庶女,她幾乎都要笑出了聲。
她是完全不曾把王若弗當親妹妹對待的,她所愛的,只有她自己。
當康姨母喜形于色,和自己的妹子商量如何處理這檔子事兒時,萬萬沒想到,什麼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而當盛明蘭以幾乎辦案陳辣的老吏手段來對付自己時,康姨母是怎麼也沒想到,有一日她做的惡會反噬到她自己身上。
等到了堂上,她甚至于瘋狂地哭求自己的母親,完全不顧及自己娘家的前途與死活。
她總覺得,自己就該這麼一直被寵著順著,一旦不合自己心意,她便想著怎樣讓那人不舒服。
到了最后,康姨母甚至開始辱罵自己的母親,說是她的錯,導致自己變成這樣的。
像康姨母這般如此癲狂的人,真的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解決方法
故事的最后,康姨母被送進了內獄,在那里辛苦勞作,相當于宣判了無期徒刑,而她兒女們,也因為她所做的這些破事,備受影響。
康姨母的結局,不可謂不讓我們覺得唏噓。
她本身是名門嫡女,最后卻落到這個下場,你若是問,造成這種可憐局面的罪魁禍首是誰,那麼我想,是她自己和身邊人的原因。
當王老太太開始對康姨母偏心的那一刻開始,王家所有人包括康姨母在內的命運天平也開始變得不平衡了。
對待這樣的人,你即便了解她的過去,覺得這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女人,但請記住:
有一些人,同情歸同情,可憐歸可憐,但她做的這樣的惡事終究是不對的。
當一個人開始為自己的作惡找理由時,她便再也不會是從前那個自己了。
如果你日后遇到這樣見不得自己好的人,要麼遠離,不去主動招惹,要麼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靜等老天爺收拾。
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若作惡,必遭報。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