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一般而言。
雙雄配置的電影,意味著大投資、鼎盛陣容和高票房的野心。
但并不是任意兩個演員,都能叫做雙雄。
你首先得有商業票房上的號召力。
而號召力何來?
與不少人的想當然不同,所謂商業票房號召力,與部分影迷的偏好無關,它只能來自偶像力、人氣與歷史戰績,也必須要有數據托底。
另外還有一個要素,也即有擔綱「絕對主角」的能力。
毫無疑問,這幾乎就是「偶像派」的量身定制。
所以即便雙雄,也必分強弱。
就拿昔年莊文強在關于《無間道》的訪談言論來講。
他說,「找到劉德華和梁朝偉合演,縱使一部故事平凡的喜劇,香港票房收二千萬不難。」
這是有案例參考和時間段限制的,但未必準確。
因為以單核而論,在《無間道》之前,劉德華至少有十部電影在兩千萬票房層級之上,而梁朝偉其實一部都沒有。
當然,其間也另有原因。
比如劉德華本身資歷足夠,又一路在商業路線上狂奔,故而他在作品量奇大之余,更有雄厚積累,梁朝偉則傾向于在文藝電影方面發力。
而在2000年前后,不考慮雙周一成、李連杰這四位演員,能上升至兩千萬票房層級的演員,其實也只有四位,也即劉德華、郭富城、鄭伊健和梁朝偉,再無第五人。
很巧合,雙雄之爭,大致就在他們之間展開,兼及其余。
故事就這麼開始。
雙雄戲一般都備受矚目。
但并不是所有的雙雄電影,都能取得驕人的戰績。
比如《喋血雙雄》和《至尊無上》,前者是周潤發和李修賢的攜手,后者是劉德華和譚詠麟的并轡,卻雙雙不敵周潤發單主角的電影《賭神》。
同理,還包括《賭俠》不及《賭圣》、《整蠱專家》和《縱橫四海》不及《逃學威龍》、《新上海灘》不及《古惑仔之人在江湖》,更不用說周星馳的《食神》和成龍的《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所以我們僅選取那些巔峰之上的電影來展開。
比如《風云雄霸天下》、《無間道》、《投名狀》、《寒戰》和《無雙》。
為什麼選這五部?
因為它們非但商業成績出色,更在電影品質層面上,幾乎挑不出毛病。
關于《風云雄霸天下》。
一直以來,有一種非常奇怪的言論方向。
比如可以見到這樣的描述,「鄭伊健在1998年抵達巔峰時刻,創下了打敗了雙周一成的輝煌戰績。」
對不對?
這當然并不正確。
旁的不說,關于這部電影,無論是電影的源起、海報和片頭的排名,還是戲份的分布和多寡,毫無疑問,郭富城都占據絕對優勢。
唯一可印證那句話的,或許就是電影片頭曲由鄭伊健主唱,而郭富城唱了片尾曲。
兩個人都是多棲明星,有資源上的爭奪,其實并不奇怪。
那麼郭富城以天王之尊,為何會爭不到主唱片頭曲?原因其實很簡單,鄭伊健所在的BMG唱片,中標了這部《風云雄霸天下》的電影原聲制作權。
而一晃十年,在《風云2》的合作中,郭富城與寰宇簽下電影主題曲演唱合約之后,仍然與鄭伊健合唱,則更是一種大度。
在當年,兩個人或確有紛爭,也恰好有某種程度上的均勢。
鄭伊健憑「古惑仔」系列電影大火,郭富城則在樂壇逐步走上巔峰,并精選劇本,以《浪漫風暴》大賺口碑,進而獲得嘉禾電影青睞,遂有《風云雄霸天下》開拍。
這是一場,新偶像的崛起。
救市,是《無間道》的標簽。
麥兆輝寫下一個「殺警」的劇本,卻苦于找不到投資,更不敢奢望能做什麼「大制作」,直到輾轉找到劉偉強。
劉偉強極有魄力,直接拍板,做一套「A級制作」。
話題自然就關聯到,誰人主演?
而很簡單,在當年,除了梁朝偉和劉德華,哪里還有第三人能撐起這個「場子」?
雖然郭富城和鄭伊健憑《風云雄霸天下》勇奪年冠,其后又陸續以《中華英雄》、《雷霆戰警》獲取亮眼票房成績,但無論是資歷和專業能力,都還遠遠不足。
這部電影的焦點,在于雙雄的番位。
前文也講到,單論票房實績,劉德華確實僅次于雙周一成和李連杰,而無論數量和數據,對其他演員,都呈現一種碾壓之勢,但梁朝偉此時不但「拿獎到手軟」,更成為了中國第二個戛納影帝,故而,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平番」。
在此后的歲月里,劉德華繼續馳騁在商業路線上,而梁朝偉也正式步入了巔峰期。
強勢至今。
電影《投名狀》是一部佳片。
導演陳可辛很強,也很善于游走在商業和藝術的兩端。
但電影最被人關注的,是李連杰的「友情價」片酬,這個數字是一億,同片的另外兩位演員當然也是大牌,一個是劉德華,另一個是金城武,但他們的片酬,幾乎只能算李連杰的零頭。
劉德華在采訪中也講過,這部電影,是李連杰做主角,是拍他的。
而眾所周知的是,因為有李連杰的加盟,電影拉到了更多投資,這也是陳可辛的認知與看法,當然事實上也確實是這麼回事。
電影的最大贏家,毫無疑問是李連杰。
他不但拿到了天價「友情」片酬,更憑這部電影,一躍而為金像獎影帝,這是同為動作巨星的成龍所羨慕不來的。
功夫皇帝的巔峰,無可匹敵。
與《無間道》十年之隔,有一部《寒戰》。
它讓人感嘆,好片難得。
而這部電影有個奇詭的地方,票房、口碑兼收,不但奪得年冠,更橫掃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奪得多個大獎,但電影第一男主郭富城,則顆粒無收,甚至連提名都沒有。
這當然會給一些人以「口實」,他們會說,郭富城,不行。
因為第二男主角梁家輝,奪得了金像獎影帝。
但實際上是不是這麼回事?
在此前的歷史上,郭富城曾經以《三岔口》、《父子》、《C+偵探》和《殺人犯》,連續幾年征戰過金像獎,但無一例外都遭逢了敗績,而到了《寒戰》,居然連提名都沒有了。
是他演技退步,還是同檔對手太強?
當年入圍演員,除了梁家輝之外,包括《聽風者》的梁朝偉、《消失的子彈》的劉青云、《大追捕》的張家輝,還有一個人略過不提。
這些電影當然都看過,只說一句,郭富城不得提名,可能只是某些人的惡趣味,因為同一年度,郭富城還有另外一部好片《百年浮城》,同樣「四大皆空」。
不過,既然《父子》的郭富城能夠輸給《我要成名》的劉青云。
金像獎還有什麼「奇跡」不能發生?
平常心即可。
最后是《無雙》。
與《寒戰》不同,這部電影的焦點,在于如果沒有周潤發,郭富城能不能扛起大旗?
但討論這件事情之前,先要捋清一個情況。
一開始,莊文強的計劃里,只有郭富城,沒有周潤發。
這意味著,電影或有大投資的考慮,但陣容并沒有直接推到頂級,或只能算作,中等偏上規模的商業犯罪電影。
而郭富城看過劇本之后,則直接問導演,為什麼不找發哥來演?
這里牽涉到一個問題。
此前在《掃毒3:人在天涯》出爐之前,有演員擁躉爭搶番位的言論,某些極端言論就說,郭富城非常熱衷爭番,非一番不演。
然而聯系《無雙》看看,這是不是一場笑話?
在周潤發面前,郭富城、劉德華包括梁朝偉在內,有哪個演員能排到前面去?
那郭富城在明知要讓出番位的情況下,仍然向導演進言,無他,立足于電影角色與效果的立場。
當周潤發到來,電影在陣容和投資方面就拉到頂級。
一場影迷的盛宴揭幕。
而這部電影,也似乎成為了迄今為止,香港電影最后的巔峰。
不可逾越。
雙雄電影。
是爭斗的戰場,也是彼此激發的競逐。
誰都不甘落后。
而每一次戮力以赴。
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