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小龍自從5歲那年出道以后,觀眾幾乎是看著這個「少林小子」長大的。
可實際上長大以后的釋小龍卻沒有什麼很出彩的角色,只是偶爾有幾個新聞媒體會報道,他的生活也和常人無異,結婚生子,過著安穩的生活。
雖然他僅僅是個剛及格的武打明星,卻又何德何能和大佬洪金寶平起平坐?
他們明明差著輩分,又為何看起來像兄弟一樣親昵。
那麼釋小龍的家族背后究竟站的是誰?為什麼連向華強都需要禮讓三分?
釋小龍的父親陳同山就這一個寶貝兒子,因此釋小龍的家庭待遇可想而知。
有實力的明星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在5歲就拿到有分量的角色,為了支持兒子的演藝之路,陳同山就做了兒子背后的那棵大樹。
陳同山的頭銜有很多,每樣拿出手都很有分量,他從小就開始練習武功,外行人看少林寺武功就像是一套搏擊體操,使內行人能看到武功的玄妙之處。
陳同山的絕技超群,一出手就能驚艷四座,在那個年代里,有句俗語說是「天下武功出于少林」,而武功學徒為的是棄惡揚善。
這不是一般人能練的武功,無需特效,全憑內功了得。
這是一門不需要油嘴滑舌的獨門絕活,陳同山深諳其道,敢與同門弟子切磋武藝。
當江湖騙子橫行騙人的時候,武功無疑是像醫生、教師一樣令人尊敬的傳統技藝。
在陳同山20歲出頭時,對自己的武功非常自信,甚至還聯合師傅一起去馬來西亞宣傳傳統文化。
眼看效果甚好,于是他又去了菲律賓,輾轉在30個國家之間,許多外國人看到竟有如此厲害的武功高手,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紛紛加入了進來。
在陳同山這個年代,武術還沒有變味兒,傳承文化需要堅守本心。
于是他在1998年開始辦學,專門教武功,前去上學的孩子絡繹不絕。
1999年,陳同山將武功帶上春晚,業內已經默認他是武術界一代宗師。
當香港電影執著于玩弄打打殺殺、行走江湖的電影套路時,陳同山讓觀眾看到了什麼才是真功夫,不是花拳繡腿地耍嘴皮。
時至當下,嵩山少林武術學校已經走過了40個年頭,為了將商業規模做大做強,陳同山還利用商業店鋪收租金,年利潤高達千萬。
名利場也看真功夫,就算是大名鼎鼎的洪金寶也欣賞這一身的武術本領。
掌握這麼多本領,陳同山是強勢的,于是開始讓釋小龍的眼光轉向拍戲。
再古樸原始的攝影技巧都抵擋不住釋小龍那一身靈氣,當年的娛樂圈競爭并不激烈。
父親也很自信地想,兒子會武術又會演戲,一定能在娛樂圈有一席之地。
陳同山才23歲時,就生下了釋小龍。
兒子長得很可愛,更像他一些,還是個聰明孩子,一點就通。
自己就是做武術的,因此陳同山急于讓兒子子承父業,于是把未滿二歲的釋小龍送入少林寺。
看到這里肯定有很多人好奇,為什麼陳同山姓陳,就這麼一個兒子還讓他姓釋呢?
其實釋小龍本名就做陳小龍,釋小龍是少林寺掌門釋永信給他起的名字。
戲里戲外,人生如戲,都需要披上一層被世人認可的皮,于是陳小龍就一直在做「釋小龍」。
冥冥之中,這三個字也成了他的名詞符號。
為了讓釋小龍與眾不同,陳同山親自把獨門絕活教給兒子,可急于求成卻帶來了反作用。
陳同山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只有多毆打一下孩子,他才能夠像璞玉被雕琢成器,如果一味嬌慣,只會讓孩子沒有出息,他希望孩子熠熠閃光,而不是做扶不上墻的爛泥。
而這種艱苦的生活讓釋小龍曾經陷入自卑、自我懷疑。
雖然他的童年時期很聽話乖巧,但是青春期卻陷入逆反心理,總喜歡和父親對著干。
因為陳同山的標準太苛刻了,一發現有什麼不完美,就是一頓毒打,他經常被父親揍到鼻青臉腫,還要堅持聽父親的話,這種扭曲古怪的感情在心里被壓制,卻不敢發泄出來。
父親是個糙漢子,認為矯情一般是弱女子才會這樣,男人就應該頂天立地,不應該為了一點小事就哭哭啼啼,這樣成不了大事。
氣急敗壞時他會辱罵自己,怎麼會生了這麼個兒子,一點兒都不像他。
但是好在父子兩個人都堅持下來了,所以釋小龍的武術成就很優秀,身材魁梧健壯,一看就是很健康的男孩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兒子長得這麼帥,父親更加欣慰。
釋永信很喜歡這個帥小伙,認為娛樂圈的很多偶像明星都沒有他長得帥,只要有人牽線搭橋,那麼賺錢也會更有優勢。
很多人會諷刺釋永信的商業行為太夸張,所以才會讓少林寺變了味兒,但是從商業眼光來看,他的目光是毒辣的,所以連鑲金配鉆的袈裟都買得起。
他讓釋小龍去娛樂圈鉆營,有了高人指路,陳同山又開始逼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
不過小孩子哪懂什麼是賺錢之道呢?不欺負別人也會挨欺負,不混娛樂圈,有的是人往里進,所以倒不如早出手。
求人牽線搭橋,那就得再丟掉面子,讓地位尊貴的人指路,于是釋永信和陳同山一起把釋小龍引薦給了長虹影視總裁吳敦。
這個人是娛樂圈幕后的操盤大佬,在台灣黑白通吃,甚至連向華強見了他的面都需低眉順眼,不敢狂妄說話。
向華強的地位就已經舉足輕重了,但是也怕幕后操盤手,在這個圈子混,尊重還是需要有的,這是規矩。
釋永信的面子得給,于是釋小龍成了吳敦的干兒子。
四人來往甚密后,娛樂圈之路也通暢了,有高人開道,年紀小小的釋小龍得以有舞台展現自己。
1994年,吳敦將釋小龍送到了導演朱延平的府邸,讓這個小朋友參演《笑林小子》。
吳敦說一不二,要求只能讓這小子當主角兒。
不過能不能勝任主角還是得先驗貨,于是朱延平讓釋小龍展示一下絕活。
而釋小龍的基本功已經非常扎實,這讓導演一眼就覺得好,像這個年齡的孩子一般都依偎在父母的懷里撒嬌,能吃苦的真不多。
當時的港澳台觀眾都非常看重明星的實力,所以這部影片的收視率和反響都非常了不得。
因為訓練太過于刻苦,釋小龍的眼睛底部掛了厚厚的眼袋,在戲外時常皺緊眉頭,而在戲中又變成了可愛又正直的功夫小子,看了讓人非常心軟。
有了第一部戲的好成績之后,吳敦立馬趁熱打鐵打造了《新烏龍院》《中國龍》等好影片。
1996年,釋小龍去央視錄制節目,不僅做主持人,還做嘉賓,不管是小孩還是耄耋老人的觀眾,都非常喜愛這個男孩子。
盡管釋小龍站在陳同山、釋永信和吳敦旁邊,看起來氣質很不搭調,但是因為他非常干凈白皙,任誰看了釋小龍的這三個大靠山,都會心知肚明是怎麼一回事。
三個長者倚靠釋小龍賺了許多銀子,父親緊接著就為兒子創辦了一個商務經紀公司。
然而過早享受高處的代價,后面就會崩塌的越厲害。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娛樂圈慢慢從重視真實才學轉變成了流量小花旦型,皮囊就是一切,顏值就是一切,甚至和肚子里有沒有墨水都沒關系。
只要這是一個明星,粉絲們就能原諒他的一切,許多普通家庭的家長也看中了演藝圈這塊大蛋糕,紛紛將孩子推出去,展現自己。
后果可想而知,越來越多顏值出眾的明星將釋小龍狠狠比了下去,他的武術也在娛樂圈再無用武之地。
雖然釋小龍沒有辦法繼續在娛樂圈翻紅,但是陳家的商業能力還是很強大,他可以安心躺贏,做個安靜的富二代。
如今他已是一個女孩的父親,會抱女兒去看望恩師釋永信,家庭美滿的日子也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