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行遠和李隼,一個是梧國的帝王,一個是安國的皇帝,兩人雖在不同的國家,卻有一個相同之處,都不是一個好帝王。
楊行遠無勇無謀,貪功冒進,因為自己聽信宦官之言,害得梧國五萬將士埋骨他鄉,事后一心想著保全自己,從未有半分歉疚之心。
論治國他比不上丹陽王和章崧,論貪生怕死,即便踏著所有人的尸骨他也要保全自己,別人生命輕于鴻毛,自己的皮毛重于泰山,他被俘虜之后,梧國拿出十萬黃金贖他回國,這個時候楊行遠卻以天道兄弟的清白為威脅,自己若死在安國,便讓他們永遠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天道兄弟忠心耿耿,為護楊行遠而死,不僅如此,還要戳穿楊盈女扮男裝之事,他此舉實在是太無恥了,這樣一個帝王讓不少觀眾看得直搖頭。
李隼勾結北磐買馬,逼死發妻昭節皇后,他也不是什麼好帝王。李隼作為安國之君,明知北磐是心腹大患,多年來與中原國家不死不休,卻依舊悄悄與北磐做交易,被昭節皇后發現后,為防止皇后讓天下人知道此事,竟逼死發妻。李隼喜歡不義之戰,侵略他國,有這樣一位君王在,安國人的日子也不好過,比起楊行遠來說,李隼更不配做一個君王。
楊行遠的確貪生怕死,也沒有什麼治國之才,勉強坐在皇位上也是德不配位,不過在北磐上攻入天門關的時候,楊行遠可以放下兩國之間的芥蒂,冒著再一次淪為階下囚的風險支援合縣,「北磐人彎刀鐵騎之下,無分男女老幼,懼是屈死亡魂,我大梧愿與貴國舍舊怨,立新盟,以舉國之力聯手抗敵。」
反觀李隼是怎麼做的呢?他知道自己兒子與北磐人聯手,打開天門關,父子倆一個德行,都通敵賣國,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后,他沒有第一時間想著支援,而是想把一切真相掩蓋下去。
「那就拿朕印信,告訴他,朕可以給他合縣一帶的地圖和兵力布防,事后朕還可以給他十萬石糧,五萬銀,五萬絹的歲幣,條件是,他們要打贏幾場仗,之后找個地方大敗于朕,至于最后呢,他們愿意北歸還是繼續打梧國,朕都不管。」
安帝對天下百姓沒有一點憐憫之心,讓初國公出征也不過是送他去死,踏著沙西部的尸骨贏得一場大戰,讓世人都忘記他曾和北磐勾結的事。
楊行遠和李隼都不是好皇帝,不過比起李隼,楊行遠明顯要好不少。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