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一直以來,并不太關心體育項目。
普通的老百姓,可能也就知道個打乒乓球的鄧亞萍、孔令輝、劉國梁,打羽毛球的林丹,跳水的伏明霞、跨欄的劉翔,以及游泳的孫楊等等。
不同人有不同傾向和愛好。
在此不做代表。
而說到孫楊、劉翔。
更深的印象,可能是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
沒有參與過,但印象很深,比如劉翔被罵「懦夫」和「劉跑跑」,孫楊被稱「藥王」。
起因都很簡單,劉翔是因傷退賽,而孫楊則是因為一次藥檢的爭執。
但言論就像燎原之火,一旦引燃,其勢洶洶,彼時的二人,似乎轉眼就成為了全民公敵,讓人恨不得食其皮、嚼其肉、碎其骨、啖其髓。
昔時的榮耀,被盡數剝離。
但此時,就可以翻開歷史資料。
劉翔在2000年,以第四名的成績,開始了自己的跨欄首秀,而在長達十三年的職業生涯里,參加了49次大賽,其中37次奪得冠軍、11次打破紀錄、1次平世界紀錄,還包括兩次因傷退賽。
孫楊就更不必說。
資料顯示,他平均12天就會被藥檢一次,而有這樣一句評價,「他是中國體育史迄今為止,唯一在國際主流項目達到孤獨求敗境界的運動員」,應該很公正。
毋庸置疑,二人都是稱霸各自領域的王者。
而即便他們都是國人的英雄,卻也在鋪天蓋地的「網暴」面前,束手無策。
很難想見,昔時的劉翔與孫楊,內心作何感想。
更遑論一個小小的吳艷妮。
但吳艷妮究竟怎麼了?
從成都大運會的萬人矚目,到杭州亞運會的眾矢之的。
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天地翻覆。
紋身?搶跑?甩鍋?搶國旗?高調?
如果只看網絡言論,你甚至可能認為她十惡不赦,從能力、性格到人品,一塌糊涂。
不過仍然可以,先去翻翻她的履歷。
一開始練習舞蹈。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因為在運動會上表現突出,被一家運動學校選中。
人生開始轉軌。
後來一路保送,及至被北京體育大學跨欄教練楊輝選中,開始正式踏足跨欄項目。
2016年首秀,在全國田徑錦標賽拿到季軍。
2017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運動會拿到季軍。
2018年,在全國田徑大獎賽第四站和全國田徑錦標賽上,兩奪冠軍。
2020年,在全國田徑錦標賽上奪冠。
2021年,在全國田徑錦標賽上奪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上奪得亞軍。
2023年,在全國田徑冠軍賽上奪冠,在亞洲田徑錦標賽女子100米欄決賽上搶跑出局,在大運會上奪得亞軍,在亞運會上搶跑,被取消成績。
從這份履歷,可以看出三件事情。
第一,她確實缺乏大賽經驗。
第二,在國內而言,吳艷妮不但實力非凡,更潛力十足。
第三,2018年迄今,狀態上行。
其實坊間言論,一直有這樣一個情況。
我不喜歡的,可以肆意攻擊,然后你也別說你偶像的好,不然就是爭搶了我偶像的光芒,我就會來討伐你,并攻擊你的偶像。
這當然是粉絲圈子常見的情況。
是是非非,在這些聲音底下,就變得混淆,進而難分黑白。
紋身并不正向,但也非什麼錯誤,好勝心切,對于運動員來講,更是毫無問題。
而關于搶跑申訴,有體育教練就說了,在瞬息萬變的運動場上,一定要敢于去為自己爭取,那如何就變成了丟人和人品問題?
還有關于賽后披國旗以及現場焦點,亞軍就不能、不該披旗?
其實無論是吳艷妮、夏雨凝還是林雨薇,乃及許許多多的運動員,但凡有一定成績,都必然經歷了艱苦卓絕的訓練和病痛等磨練,而體育賽事,本身也皆是為國爭光,這些東西不可不見。
各有所好,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無需過激。
并不想刻意幫誰說話。
此時的吳艷妮,當然也還并不能夠與劉翔和孫楊并列。
但有沒有必要,讓世界如此刻薄和戾氣深重?
人生苦短,百年易逝。
將目光和精力,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面。
才是正途。